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古诗(文)常见“错误”分析

(2014-02-24 12:30:39)
分类: 美文鉴赏

http://mmbiz.qpic.cn/mmbiz/8QiaOcYFmxryuYFIOzhlEjKxhLtNMCc0icF9JOfRCycZOzAA2KTTcZicuDr7ia6zOhRmVjcgFohff3Oj7h9eo0uAMw/0

    古诗词或古文都是上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有时书中所学的五言绝句是从五言律师摘出的四句,而有些版本则是后人根据语境或压韵改编的,当然大体意思不能变。面对版本不一的诗词佳句,到底我们要学习哪些才是正确的呢?http://mmbiz.qpic.cn/mmbiz/8QiaOcYFmxryuYFIOzhlEjKxhLtNMCc0icF9JOfRCycZOzAA2KTTcZicuDr7ia6zOhRmVjcgFohff3Oj7h9eo0uAMw/0

    昨天,为孩子买来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80首》(下面简称《小学生》),其中有一首诗,曹植的七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意:经查询,这首诗是三国演义时的改编版。

这四句其实只是原诗中的后四句,在我翻开那本《小学生》时,看到了原诗:

        煮豆持做羹,  

       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漉豉 lu(四声) chi(三声),漉是过滤;豉是大豆经发酵后制成的

看到这里,也许有同学们会问,这也没有什么不同呀?对,但问题是暑假的时候,我刚刚给六年级的同学们讲完课,看过六年级课内要求必背的古诗,就有这首七步诗,内容如下:

        煮豆持做羹,  

       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菽shu(一声),大豆的总称

从上面的解释,大家可以看出,虽然我倾向于教科书是正确的,一是因为学校用书一般错误极少,几乎没有;二也是因为两者的解释也让我倾向于书本内容,因为煮完豆子来做羹汤,过滤出豆渣用来做来豆汁。(这里并没有说明要用豆子发酵来做食物。)下面的“是”和“自”区别细微,但是细品“是”只说明“原来是”,而“自”--除了有原来是,而感情更强烈些,“自从”(个人理解而已)。我们背了多年的七步诗,不能说我们学的就是错误的,因为古诗今译,古诗古译,每个字的读音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不同,有时候为了适应时代的语言和声调,对原诗(文)有所更改,也是常事,但作为初学者,尤其是从要发扬光大古典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仍然希望,能把所有教材统一版本。所以在此我也想告诉各位同学,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惑,或是与常理不相符合时,要踊于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

     

http://mmbiz.qpic.cn/mmbiz/8QiaOcYFmxryuYFIOzhlEjKxhLtNMCc0icF9JOfRCycZOzAA2KTTcZicuDr7ia6zOhRmVjcgFohff3Oj7h9eo0uAMw/0

     在学习古文时,我发现同学们常常是先去看译文。但是我想问的是,书上的译文都是标准答案吗?回答是“否”。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译文都是因人而异,写这篇文章的人早已不在人世,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意。就拿现在来说,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不同的意义呢,何况是猜测千年之前古人的语意。

    今天是讲古典启蒙时,有一句“子不学,非所宜。”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其中有那么一个字“”,我看过几个版本,都不一样,有的译为“子女”,有的译为“小孩,儿童”,更有甚者译为“儿子”。但以己之见,则是译为“你”更为合适,就好像一位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所说的话“你不好好学习,是不应当的,”因为还有下文“幼不学,老何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能做些什么呢?”(当然,这仅仅是一己之见,仅作参考)

    另外,在学习古文时,一定要注意今字古音的区别。就是有好些字和现代汉字一样,但和现代汉字的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如“详训诂,明句读”中的“读”(dou 四声),在古代,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此读文章时,需要去断句,完整为句(。),未完为读(,)

    还有好多通假字,这是在学习古文中最常见的一项,以后我们在讲解时,遇到时会详细讲给大家。现举一例,大家最常见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字通今天的“智”字。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呀。这就好比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你都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就说不明白,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呀。


有任何疑问,可随时QQ、微信联系。“简特思乐学园”祝大家快乐学习,天天进步,前程似锦!


  回复 

jts001---可收听字母读音及分类规则

jts002---可收听48个国际音标发音。

读音顺序按照之前发表文章的表格横排顺序。

http://mmbiz.qpic.cn/mmbiz/8QiaOcYFmxryuYFIOzhlEjKxhLtNMCc0icF9JOfRCycZOzAA2KTTcZicuDr7ia6zOhRmVjcgFohff3Oj7h9eo0uAMw/0

     

首先感谢您成为简特思乐学园的朋友,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要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jtsclub(或特思乐学园),点击右上角蓝色字体(或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加入关注,这里有大家最期待的语数外知识要点,这里有大家最关注的阅读写作技巧,这里有孩子们学习中最常出现的错误题型集锦;我们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最便捷最优质的学习指导。


我们的微信公众订阅号:jtsclub   ( 简特思乐学园)

我们的微信号:简特思乐学园 (或tr0226)

我们的QQ账号:12195524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