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2016-05-10 09:46:46)
分类: 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课   

        涉江采芙蓉

课   

 讲读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该课题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群无名的中下层文人拟写的五言古诗,历来被人所称诵,它篇篇都是抒情诗,重在反复吟咏,把握艺术技巧,体会诗中的想感情。《古诗十九首》在中国五言古诗发展过程中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实五言之冠冕”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初次接触《古诗十九首》,对这一时期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把握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两种恒定的诗歌类型,游子和思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介绍游子和思妇两种类型的题材;把握诗歌艺术技巧,会诗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复诵读,体会诗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合作探究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游子思乡之情及追逐理想的生命自觉。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   学   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一、营造氛围 ,导入课题

 

 

请学生回忆学过的游子的羁旅思妇的闺怨的诗歌。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展示孟浩然李商隐 、李白等诗人的名句

 

提炼两类诗歌的情感,为下面解读诗歌做铺垫

 

 

 二、初品文本了解诗情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给这首诗歌另外拟一个题目,并简要陈述这样拟题目的原因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指导节奏、抑扬、轻重)。

展示探究话题之一:“试与诗歌(游子、思妇)共情感”

(先由学生纷纷讨论、发言,然后参考角度)。

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点评

学生思考,并说出理由

(1)从诗歌的形象角度拟标题

  《乡》、《人》、《伤芙蓉》、《寄情芙蓉》

  (2)从诗歌的情感角度拟标题

  《离怅》、《离殇》、《思泪》、《思情》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细读文本品味诗情

通过对诗歌的情感内涵作了探讨,我们的心已经与诗歌一起律动了吧。读了这首文质兼美的诗歌,感觉到诗中隐约有“谁”的存在,这“谁”可以指向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确定角度,展示成果)品读《距离》,延伸情感。

1.假如“谁”指向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子,该怎样理解?2.假如“谁”指向的是一位游子该怎样理解? 3.假如“谁”指向的是一位皇帝,该怎样理解?

让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中与文本的“心灵”产生共鸣,平等对话,让学生的活动融会在课堂,用“品读”构建和谐课堂,达到师生轻松、和谐的境界。

四、深读文本,鉴赏情景

 

 1.“怨妇的忧思”——转换电影镜头

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想象成电影镜头。要求:按照诗歌的意境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神态、动作;想象合理。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推荐代表展示成果

远景:白云蓝天下的江南水乡。近景:湖岸泽畔,画船轻摇。

【人物】众女子;一位淑女。镜头一、镜头二……

展示例文 

以话题的探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同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会探究、合作。

2.“游子的思念”——转换电视解说词

结合“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二句诗的描写,给电视纪录片《思情》写一段解说词(括号中为设想的纪录片“画面”)。要求:按照诗歌的意境来设计画面;语言要有诗意性;想象合理。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推荐代表展示成果)。

(远景:层峦耸翠,千山万壑)(特写:蜿蜒曲折的山路)(中景:烟雾朦胧,大雁飞翔) (远景:烟云萦绕层峦叠嶂间)并展示例文。

让学生在思维的灵动中原原本本学语文,用经典的诗歌教学生学语文,净化学生的灵魂

3.“永恒情感”——转换成散文

根据诗歌的意境,将“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二句为散文化的语言。要求:合理想象,语言生动、优美。

(学生个人自由完成,展示成果)

例文展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会迁移运用。

 五、走出文本回荡余味 

 1.请同学们或就其执著追求人生价值而不得,或就同心而离居的爱情现实,或就其面对乱世给他造成的苦难,写一句话赠予他,或劝慰,或激励……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古诗十九首》。

 

时空的悠长,千万个日子的等待,让两颗紧相融合的心无限地拉伸,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它是一种祈求,一种盼望,祈求社会的安宁,盼望家室的团圆。

学生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个性化的创意进行二度创作,让文本还原生活。

 

 

 

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情感   意象      主人公多元化

   游子   思妇      解读品鉴多元化

                         语言转换

 

 

 

教学反思

 

 

 

 

课案中贯彻315课堂理念,遵循教学规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课题以“拟标题”、几个“谁”等主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中与文本的“心灵”产生共鸣,平等对话,让学生的活动融会在课堂,用“品读”构建一个和谐课堂,达到师生轻松、和谐的境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会探究、合作,符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