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夐虹《写在黄昏》
(2016-04-09 21:15:25)
标签:
梦想时间荷叶 |
分类: 诗评 |
写在黄昏
夐虹
圆叶浮起,光阴刻在青苍的脸上
我们的心是海,是湖
最后是小小的池
游丝交错,圆叶之上,圆叶之下
盼望如一滴水珠
有时我们会突然的爱着陈旧的故事
时间便胜利了
它披着长发
而且很阴暗
像那曳了一地的,那垂柳
那些古老的伤感,总要从盼望以外来
暮色加浓,影子贴在水面
撕也撕不开……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台湾诗人夐[xiòng]虹的一首诗——《写在黄昏》。
二十多岁的作者在某个夏日的黄昏,站在满是绿油油的荷塘前若有所思,于是便下笔成诗。荷叶从古至今都是诗中的常客,无论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还是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我最初得知这句诗是在《红楼梦》中,大概的情节是:贾宝玉和林妹妹在大观园中游玩,发现满池子的残枯的荷叶,于是想要叫人全都拔了去。林妹妹阻止了他,并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而夐虹的这首诗却把荷叶与时间、与“盼望”联系到了一起。荷叶上的细纹如同人脸上的皱纹,“青苍”是荷叶生命力旺盛的标志,而皱纹却无疑是人衰老的象征。诗人将荷叶比作我们的外表,将荷塘比作我们的心。其实衰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外表,更是我们的心——由最初的海,到后来的湖,再到后来的池。其实,由海到池的变化,正是我们梦想的层层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最小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梦想着将来可以像鸟一样,长出一双翅膀在蔚蓝的天空翱翔;后来我们进入了校园,在作文课上第一次接触了“理想”这个词,在某一刻我们仿佛像是商量好的都想将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再后来高中了、高考了,我们的梦想变成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最终我们毕业了、走上社会了,像是一颗炽热的流星不可避免的撞到了冷冰冰的现实的“大地”。于是,我们最终都成为了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什么志向啊、梦想啊都变成了“一颗水珠”似的“盼望”——养家糊口。
当我们什么时候不停地提及过去美好的事情时(不知为何写到这里我的耳边会不自觉的响起《因为爱情》的旋律),那就证明我们已经老了,时间便胜利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的九斤老太也该继续她的口头禅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看到在徐志摩那里被比作新娘的垂柳,在夐虹这里变成了活脱脱的一个贞子的形象——“披着长发,而且很阴暗”,而这个所谓的“贞子”就是时间了。我们常常会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它真的就像是一支从阴暗处射出的冷箭,既出人意料又一招制敌。
北岛在他的散文《波兰来客》中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在此,我只愿大家都能永远不忘初心、永远记得自己当初的梦想,并且永远别让梦想堕落,因为梦破碎的声音太令人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