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2014-12-05 13:06:28)
标签:

教育

分类: 开题报告

安康市2014年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4.12.05

立项号

XKT2014034

课题名称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

负责人

王道强

所在单位

汉滨区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打开古代灿烂文化宝库的钥匙,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为了传承文明、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应落到实处,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大家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厌恶学文言文。他们认为,古文是陈年烂谷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用处,因此没有必要学。他们的这些想法有碍文言文的学习。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昏昏欲睡,至于文言文背诵,更是视如蜀道,难于上青天!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的教学异常困难。常常是花的力气很大,却收效甚微。课程标准中关于“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显然没有实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喜欢文言文阅读,让老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丞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一年前敏锐地发现和选取了该课题的研究,想通过对学生厌学文言文原因的探索,找到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在2014年初教育部的工作纪要中对高考有了新的调整,高考语文学科分值有所提升,同时大量的国学经典将进入课本。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具有前瞻性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距离城区16公里,地处城乡结合部,我们的生源有着自己的特点: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留守学生多,区域文化氛围欠缺……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低一筹。究其原因在于:(1)学而无用。“文言文无用论”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认为学习文言文,除了考试之外,别无它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已不用文言文了,教师也只是教教课内,让学生应付考试而已。所以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2)无趣难懂。文言文因其语言的特殊性,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难、繁,产生消极情绪。况且一些教师只拘泥课本,从不拓展,没有新鲜感,久而久之就抵消了兴趣。(3)无成就感。因为畏难情绪和基础不牢,文言文学习陷入失败---自卑----畏惧----厌恶的恶性循环,无成就感驱动,滋生厌学心理。

如果不打通文言文教学这个“瓶颈”,中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就难以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

二、课题研究意义

文言文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我们传统的血脉,是我们精神的摇篮,它的背后是我们五千多年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中诸如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等等,都是我们今人须拥有而缺少的。所以,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就是对语文素养的重视,就是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学好文言文对形成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1.通过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浓厚的阅读、学习兴趣,促进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培养初步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3.探寻汉语言根基,培养并提升汉语言文字素养。

4.阅读、学习经典,传承、发扬中华文明。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以上理念,结合课题研究的特殊背景和文言文学习、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确定以打破文言文学习兴趣瓶颈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添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内生动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研究对象为初中学生,目的在于探索并寻求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兴趣的路径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文体——文言文包括诗歌在内。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包括朗读、背诵、品析、鉴赏文言文的兴趣;学生灵活、充分运用工具书、教材学习、理解课内外文言文内容的习惯;积极参与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和能力(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有效质疑、踊跃讨论);积极参与校内外有关“阅读经典、传承文明”的公益实践活动;形成积累、归纳、总结文言知识的习惯。

教师要坚守课堂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的课型、不同学情创设入情入景的教学情景、设计科学高效的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激励肯定的评价机制、选编扣合学生认知的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在文言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从而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布置中,着力把文言文的因素添加进去,营造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第一阶段(2014年6月20日——8月30日)摸底调查,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120146月,问卷调查,统计学生感兴趣的文言篇目,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感受、疑惑、收获,了解学生喜欢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自己总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等。

    2. 2014年7-8月,统计调查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目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搜集资料,确立研究的具体策略和研究步骤。

(二)第二阶段(2014年8月30——2015年4月20)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途径研究。开展活动,总结规律,检测提升。

  1.2014年7-8月,对语文教材(人教版)进行整合,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篇目,利用暑假时间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和背诵,多读文言文书籍,为新学年新学生的实验做好物质准备和知识贮备。

2、在课题研究中要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学生是课堂主人,教师是配角的课堂模式。

   3、新的理念指导文言文阅读教学,多开展朗读比赛、文言文阅读比赛、文言文写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发现、即交流、即实践、即收集、即统计、即总结,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5、开分析研讨会,与学生座谈,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推进工作进程。

    6、与周边有同样研究方向的兄弟学校交流,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三)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2015年5月)经验总结、归纳,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喜欢学习文言文。

2.学生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通俗易懂的文言文。

3学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文,提升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兴趣。

4、教师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经验。

5、成果呈现方式:撰写结题报告、相关论文、反思随笔,整理案例、优质课件、文字记录、图片影像等等。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