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弈
(2013-10-08 16:32: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名师论教 |
学
成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即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准备:CAI(《学弈》原文和译文、文章中的重点句、选择题)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与2千多年前的一位教育家、思想家进行对话,他的名字叫……(孟子)
2、简介孟子(CAI):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尊称“亚圣”,
3、今天我们要与他对话的题目是——【板书:学弈】齐读课题
4、解题:谁知道学弈是什么意思?(学下棋)
5、质疑:那么根据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谁学下棋?为什么学下棋?怎么学下棋的?学习的结果如何?)
【过渡】:看来问题还真不少,没事儿,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读通
1、再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咱们“温故而知新”,先来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那还记得我们学文言文的步骤吗?(读通——读懂——读好)板书【副板书:读通
2、OK,那我们就先把文章读通。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书情况:
A
生正音
师评: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嘛,多读几次就好了。谁再来试一试?【1-2人】
B
三、读懂
【过渡】:你看,多读几次之后是不是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那么我们读通了之后,就要读懂文章的意思了。
(一)故事的开头
1、那咱们再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什么呢?(对照译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读……)“读”这一方法可不能丢啊!我常对大家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大家就用上这些方法,同桌一起学习,读懂文章的意思。(3-5分钟)
2、出示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谁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我们常说“作者”,作者就是——(写这篇文章的人)什么叫“读者”?(读书的人)那“善弈者”就是——(善于下棋的人)哦,对,“者”就是——(……的人)的意思,原来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看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齐读。
提醒:“也“字在这句中是肯定的语气,再读。
P:有进步,不过人家弈秋可是全国冠军、金牌选手,那水平可不一般啊!再读。
【过渡】:哦,正因为如此,于是让弈秋教文中这二位学下象棋。那他们二位学的结果如何呢?书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用——勾出来,自己读一读。
(二)故事的结尾
1、指名读: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什么意思?(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同意吗?齐读。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2、是啊,所以文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CAI“为是其智弗若与?”
A:“与”在这里读“yú”,是个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再读。
B:
C:
D:好,这一问一答,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读出问答的语气。
E:展示读,生评。
师评:好像答的还不够肯定,心里没底。
F:师问生答,直接答——生问师答。
(三)学弈的过程
【过渡】:这俩学生一块儿学,是不是后一位的智力真的不如前一个人呢?(不是)那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再默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用“
1、找到原因了吗?一生答,CAI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什么意思呢?(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3、那学文言文只是读懂了意思就够了吗?
(生1:搞懂这文言文的用意、道理。
A:同学们,这文言文和我们白话文不一样。我们要去关注具体的字、词,自己再读读,看看你从这段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段里有很多“之”字。)
【评: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双语文的眼睛!学习语文要关注什么东西?就是要关注一个一个的汉字。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学习和白话文不一样的地方,你要感谢你的妈妈,给你生了一双这么好的眼睛。】
B:那么,大家看一下,这里一共有几个“之”?加上文中第一句中的一共有6个。X
C:那我出一道选择题来考考大家“之”的意思怎么样?
出示选择题:请为“之”字的理解选择正确答案。
①的。②代“弈秋的教导”。③
一人虽听之:②代“弈秋的教导”
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代“天鹅”。
虽与之俱学:③
弗若之矣:③
通国之善弈者也:①的。
惟弈秋之为听:⑤没有实际的意思,结构助词,可理解为“……的话”。
【小结】大家看,这么多意思,古人就用一个字代替了,那就是——之。可见,文言文的语言有个特点——能省就省,特别简洁!一起通过读再来感受一下吧。
【评:读得很流利,但我想提醒大家,文言文的朗读是根据意思来进行断句的,某些字音需要拖长或者停顿。】
练读。
4、请三位同学配合读,你读第一个学棋人的表现,你读第二个学棋人的表现,你读他们学棋的结果,老师给大家起个头。
师:
5、下面男生读第一个人,女生读第二个人,全班一起读结果。我还是来起头,好吗?
(四)小结
1、这俩人一块儿下棋,可学习态度截然不同,你能分别找个成语送给这二位吗?(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
2、说了很多成语,都来自于古人的文章,比如“心不在焉”出自《礼记.大学》要是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哪儿啊?就来自于《孟子.告子》中的《学弈》。这就是学问。齐读这段话。
四、读好
1、好了,文字很简单,故事内容也很简单,但是今天我们还是要学习,因为古代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其文字不是一具具干枯的木乃伊,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要你赋予了情感,它就会跳出文本跟你对话!假如我们能重现古人学习的场景,那一定是非常美的。假如你是一个私塾里的老先生,或者是正在温习功课,要进京赶考的书生,又或者你是那位学识渊博的孟老夫子,你将会如何吟诵这篇文章呢?
练读,【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2、看了同学们这么认真,我明白了什么叫陶醉。谁来读一读?
个读:【评:好一位满腹诗文的少年书生啊!】
让我们大家都学着她的样子,读读这段话。齐读
3、好,这文言文你能大概背下来了吗?试试看。确实不行,可以偷偷看一下。
五、拓展
其实这篇文章开头,孟子还有一段话,你们看看。
【CAI: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译文: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没有恒心、轻信奸佞(nìnɡ)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大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您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哪里还活着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您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您,那些奸臣又来哄骗您,您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齐读。
哦,原来原文是孟子对齐王的告诫。看来这个“专”字不仅指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还是“术业有专攻”的“专”,要专心于某一门学问,不能“朝三暮四”。
六、师生漫谈
今天,我们从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谈起,谈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谈到了“温故而知新”;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还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最终我们懂得了“专心致志,则得也”的真理。这么多知识,大家都能有所感悟,了不起!
接下来我想这样,同学们此时有什么体会或疑惑,整理一下,写在笔记本上。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几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
来,请大家亮出你的想法。没写完的也停一停,因为聆听也是一种学习。
【评:厉害!从小处说,这个问题展现了你良好的学习兴趣;从大处说,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但是,今天老师可能给不了你答案了。不过我可以建议你通过合适的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什么的,多了解一下孟子的学识、思想甚至人品等,也许到时候你的收获比老师的答案更美!】
【评:妙极了!有创意!】
不过下课的铃声响了,也许大家还有许多精妙的体会或疑惑,可40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好了,记住:专心致志则大有所得也。同学们,感谢和你们一同学习了文言文,我们再去课后找一找,感受中国文化的有魅力的、可爱的文言文。下课。
板书设计:
学
读通
读懂
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