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的四大巨头,谁更优秀?

标签:
a股本质财经杂谈股票 |
血液制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天花板的细分行业
血液制品领域上市的四大巨头公司,分别为: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
血液可不是像工业品一样,有原材料,厂房,工艺等就可以造出来的,而且目前医学技术还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产生血液,说白了,要新鲜血液只能通过人体自身产生血液原浆。
那就只能通过个体献血,甚至卖血的方式获取人体血液,我们在街上经常看到的流动献血站就是这么来的,但对于血液制品公司来说,它就只能不断的建立区域血站的方式获取血液。
获取到了足够的血液原浆之后,冷链运输到血液制品公司,由它们进行提取血液中有用的东西,比如:人免疫球蛋白,人血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等,把这些制成产品,再卖给有需要的医院。
这么生意该怎么做
血浆站点数
华兰生物,血浆站数:17个(含6个新批),15年采浆量723吨,主要分布在河南,重庆,贵州,广西,前面2个省是独家采血。
上海莱士,血浆站数:33个(含5个新批),15年采浆量820吨,主要分布在10个省份。
天坛生物,血浆站数:48个(含6个新批),15年采浆量990吨,主要分布在11个省份。
博雅生物,血浆站数:10个(含2个新批),15年采浆量177吨,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
从浆站数和采浆量来说,目前天坛生物排第一,上海莱士排第二,华兰生物排第三,博雅生物最少。
看到这里你会很好奇,为什么天坛生物的浆站数和采浆量排第一,市值却不高,原因很简单,天坛生物的控股股东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正宗的央企,央企拿建站批文,当然比其它三家民企要容易的多。
但其单站的采血效率却不是最高的,天坛生物单站采血效率(总采血/数量)为:20.6吨/站,华兰生物单站采血效率为:42.5吨/站,上海莱士为:24.8吨/站,博雅生物为:17.7吨/站
从单站采血效率来看,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
为了建更多的采血站,除了自己建,当然还可以靠收购。这方面博雅生物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其控股股东就是做投资控股的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采血站最少的博雅生物,2017年4月通过其体外并购基金,收购了广东丹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本来丹霞生物旗下有25个采血站,到时注入到上市公司,完成一次完美的体外并购案例,结果,丹霞生物不争气,由于篡改人血白蛋白稳定性数据,丹霞生物药品GMP证书被收回。
GMP证书收回,意味着丹霞无法继续生产血制品,不知道其血浆站是否还可以采血,这个需要进一步留意。
好在是用的体外并购基金,不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博雅生物的利润,你看,这就是体外并购基金的好处,不过股价下跌也反应出市场对其后续进展的一个担忧。
其它几家也没有闲着,上海莱士早在2013年收购了4家浆站,2014年控股了邦和药业,新增2家浆站,控股同路生物,新增加19家浆站,2016年收购2家血浆站,2017年控股浙江海康公司,新增加2家血浆站。
天坛生物也正在重组,未来可能将上海所,武汉所,贵州所旗下的浆站注入上市公司。
华兰生物相对来说并未大规模收购浆站,其主要是自建为主。
血液提取技术
同样的血浆,只有技术高的公司,才能提取更多有价值的血液制品,所以技术的高低,决定价值的高低
https://r/large/article/0b1e54f8143cdc850592e5a8f4236690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的提取技术是最强的,其次是博雅生物,排名最后的是天坛生物。
要想提高提取技术,必须砸钱搞研发,我们来看看它们各自的研发费用是什么情况。
华兰生物,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52%,绝对值为:1.31亿元,研发费用资本化率为:0.96%
上海莱士,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03%,绝对值为:0.96亿元,没有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
天坛生物,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12%,绝对值为:0.7亿元,没有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
博雅生物,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06%,绝对值为:0.59亿元,研发费用资本化率为:41.69%.
从研发费用角度看,华兰生物是最高的,但注意有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
上海莱士排第二,研发费用不高,但会计处理较为谨慎。
天坛生物是可惜,身为央企,拥有最多的浆站,提取技术却最差,而且研发投入还这么少,真是不如让央企退出,以提高献血者的价值。
最低的为博雅生物,并且会计处理也最宽松,想来也很正常,这是由于控股股东是资本玩家基因所决定的。
研发费用绝对值真是投入的太少了,我们还是要大力的投入提高提取价值才行,国外已经可以在血液中提取大量有价值的血液制品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还是要靠实打实的研发来缩小。
四大巨头它们各自的投资逻辑:
华兰生物,选择血液制品和疫苗市场,都是门槛极高的行业,目前整体运营实力比较强,在血液制品领域整体技术储备和采血站点效率都比较强,需要注意的是采血站点主要通过自建而不是并购,这样下去,效率会比较低。另外投资强度还是偏低。
好在,疫苗领域同时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今年刚审批通过了四价流感疫苗(另一家为长春长生)。疫苗的非周期性可以较好的对冲血液制品带来的周期性业绩波动。这是一家值得追踪的血液制品巨头。
上海莱士,专注于血液制品,技术储备能力较强,采血站主要通过并购而来,后续可以关注其并购方面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其商誉占比很大,谨防商誉减值的发生,另外其内部运营方面还有待加强。
天坛生物,国企的毛病在其身上又有体现,内部运营能力较差,管理层进取心有待提升,其采血站最多,效率却较低,研发费用绝对值也少,这样的情况不改变,几乎不可能成为中国版的“CSL”.
博雅生物,资本玩家控股的企业,明显带有资本运作的基因,这一点在血站并购中科院发挥作用,但依然要注意其多元化经营可能遭遇的陷阱,另外其技术储备较少,研发投入绝对值也较少,这个也是需要改变的,不然,仅通过资本运作是很难将真正的核心提炼技术掌握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老乐会不定时的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文章,帮助股友改善选股、操作以及风险控制问题,查阅方式:添加 老乐唯一 微信号即可:along052 欢迎大家转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