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心合力育英才  升华素养铸辉煌

(2015-12-24 20:15:04)

聚心合力育英才  升华素养铸辉煌

                ——记漯河市实验中学理化生组

聚钟秀沙澧灵气,育芬芳民族栋梁,在这片肥沃的沙澧大地上,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她就是----漯河市实验中学。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这样一个和谐向上、追求卓越、勇挑重担的集体,她就是漯河市实验中学理化生组。这是一个兢兢业业、勤于钻研、比学敢超的集体;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严谨治学、富有爱心的集体。这个集体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争创一流;这个集体严格自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她们在新课程理念带动下,全体成员聚心合力育英才,为实验中学的飞速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现在的理化生组共有教师18人,这个集体中有经验丰富、被誉为物理活教材的李富伦教师;有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王学语老师;有勇挑重任、敢于担当的李中杰老师;更有一大批勇于学习、不懈进取的中青年教师。在这个集体里老教师率先垂范,积极引领;中青年教师虚心好学、迎难而上,不断助推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一、加强学习,凝聚师魂

理化生组的全体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管理中,注重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每位教师能做到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敬业爱岗。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理化生组每位教师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老师的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对正在经历新课程改革的我们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使老师们在纷繁教学的困扰中,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更深层次的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使老师们多了一份感激和奉献,少了一份抱怨和索取。当然,周弘《赏识你的孩子》,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等等一系列书籍,更成为了老师们常识性的必读名录。

通过不断的学习,理化生组全体老师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素质得到了提升,更能游刃有余于教学中。

二二、团结协作,比学赶超

1、集体备课,扬长避短

她们充分利用集体教研时间,每周的集体教研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学法的挖掘。看,每次集体教研老师们都早早集中在办公室,一场“说课秀”拉开了集体教研的序幕。中心发言人的李富伦老师的话音刚落,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立刻讨论开来。①备教材:把握疑难点,弄清易混点,拓展拔高点。②备教法。③备进度:统一进度,步调一致。④备教参:选题重双基,力避偏难怪,训练全统一,反馈纠错要及时。集体教研,人人发言,争执中透着和谐,辩析中伴着协作,扬长避短,教学相长。

每次的集体教研充实而高效。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师徒接力,帮学敢超

为了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理化生组开展了 “青蓝工程”活动。教研组推荐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形成师徒结对的互助体。老教师言传身教,给徒弟提出中肯的意见,甚至可以达到知无不言,言之不尽的地步。在授课上,青年教师随时推门听师傅的课,师傅也会精心地给青年教师亲临示范做指导。教研组还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青年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赛课活动。听课后,教研组随即进行听评课,要求对青年教师的赛课,少谈优点,多指不足,多提改进方法等。课后还要求青年教师写出深刻的反思感悟,刊发在学校的教科研信息上交流阅读,共同提高。这种赛课的方式使青年教师从思想态度转变、教学方法使用和课堂驾驭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师傅的目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理化生组的中流砥柱。孙广军、栗占丽、杨双立等多位老师在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屡创佳绩。

3、课题研究,素养升华

做一个不断学习的老师,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同,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以教师为主的校本教研正在走进学校,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理化生教研组成为名副其实的不但会教学还会搞教研的先进文明科室,理化生组结合学情不断进行课题研究,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实现人人经历,人人收获的目的。王学语老师主持的课题《探究性学习》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李中杰老师主持的课题《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三、课外小组,拓宽眼界,学用结合

理化生是传统上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有时理化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理化生全体教师,除了规范用心的做好课堂实验外,还利用独有的学科优势,开展了理化生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使课内课外相结合,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巩固教学质量,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特长,培养学科优秀人才。

如生物学科在讲叶的结构时,王学语老师、张芬老师就指导学生就近就地取材,配合做叶脉书签;栗占丽老师在讲无脊椎动物时,就发动学生寻找鼠妇(俗称:湿生虫、潮虫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挑战自己的勇气。如化学学科在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孙广军老师、曹雨老师就在兴趣小组中指导学生完成系列实验,同时又指导学生在玻璃容器上刻上有纪念意义的字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的有了学习能动性。理化生组先后已经组织开展了制作分子模型、寻找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研究性学习:水等社团活动。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更是丰富多彩,在讲授力、光、磁、电时,学生更是积极参与。

有声有色的课外活动,也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如孙广军老师创建的化学爱好者社团、曹雨老师创建的科学探索者社团,获得综合实践活动市级二等奖。

四、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杏坛潜心耕耘,自有百花齐放。

物理学科李富伦老师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优秀教师,2002年获市政府嘉奖。他将自己在三十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参与编写了《非常讲解·初中物理》、《中学物理1+1》等多部教学辅导书。撰写的教学论文,先后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

杨双立老师不但负责年级工作,又兼任政教处和体卫艺处工作,但他更是敬业务实,锐意创新,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CN刊物上,多次被评为省优秀辅导教师。讲授的优质课多次省市级一等奖。2010年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和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

赵江艳老师务实重干,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2012年更是被推荐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所讲授的优质课多次获得省市级一等奖。

李洪蕾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和省级优秀辅导员。 论文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一等奖并在CN刊物上发表。

董睿祺、靳新娜老师是我校优秀青年教师,连续多次在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荣获特等奖。董睿祺老师的课题被列为省级课题,靳新娜老师荣获“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个人”。今年初等讲堂的杨佳华老师,在刚刚结束的校青年教师汇报课中崭露头角。

化学学科:红老师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竞赛活动优秀辅导教师,荣获“国家园丁奖”。 撰写的《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在《河南教育》上发表。多次荣获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2007年所讲的《燃烧与灭火》,获漯河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特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被授予“省市级教学标兵”、“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

李中杰老师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竞赛活动优秀辅导教师,荣获“国家园丁奖”。 撰写的《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时报》上发表。参与编写了《河南中考·点对点》。在论文和优质课评比中多次获得市级一等奖。2013年被省教育厅选拔推荐参加了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培训,所带领的班级多次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2013年所带领的班级的学生李念祖、程艺帆、窦梦溪分别获得了全市中考第一、第三和第四名。多次被学校授予中招特别贡献奖。

孙广军老师多次获得国家级园丁奖、省级优秀辅导员等荣誉,讲授的优质课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多次被评为校十佳青年教师、县级优秀教师、省市级教学标兵。与曹雨老师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化学实验实践活动暨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 市级二等奖。

才思敏捷的曹雨老师从2013年起,在职攻读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并顺利毕业。多篇论文和优质课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另外曹雨老师还富有爱心,积极参与文明劝导志愿者活动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活动。

生物学科王学语老师主编的《生物学基础与能力》一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撰写的论文《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获第五届全国中等学校生物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主持的课题《探究性学习》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辅导的教师主讲的优质课获省级一等奖,并在省级优质课观摩会上作课。

      有人曾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全体理化生组老师更是把它作为自己的教育箴言,不断用自己的群体智慧,锐意创新、不懈进取。他们深知只有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才会浇灌出最美绽放的花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进程中,他们会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漯河市实验中学最广阔的发展蓝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