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忠名师工作室年度工作总结(2019)
(2020-03-26 22:34:24)
标签:
杜志忠名师工作室 |
分类: 规划总结 |
杜志忠名师工作室年度工作总结(2019)
2019年,杜志忠名师工作室遵循《东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以《杜志忠工作室2019年研修活动计划》为行动指引,通过专家引领、理论学习、听取讲座、交流探讨等研修方式,以及实课研讨、课题论坛等专题活动,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积极进取,立体参与,多出成果。工作室自成立运作以来,一直以“成就学生”为已任,在“成就学生”中获得我们的职业成就和职业幸福感。同时,为了更好地“成就学生”,教师不能停止自己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脚步,必须不断地通过业务进修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以“成就自己”为矢,以“成就学生”为的。
以教学思想——“识地明理”为指引,以省市三项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求真、求实、求高”的态度坚持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推行“激情”课堂、“智慧”课堂、“融合”课堂和“诱导”课堂,成绩显著。
坚持“活动促发展”。2019年5月31日,在厚街中学举行了中学地理新课改研究暨杜志忠名师工作室总结活动。2019年11月6日,在第十高级中学举行了“同课异构”研修活动。2019年12月19日,在光明中学进行地理教师学科素养培训活动。
坚持“以课题推动教研,以课题促进思考,以课题引领成长”。工作室自成立运作以来,一直把教育教学科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工作来推动,一直把“以课题推动教研,以课题促进思考,以课题引领成长”作为行动指引,通过请专家开讲座、同伴互助分享、实例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家教育科研水平。我们遵循“做过什么(基础)——正做什么(行动)——能做什么(条件)——想做什么(追求)”的行动路径,扎根于教学实践,专注于草根课题,目前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杜志忠老师主持的市课题《高中地理“诱导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mskt2016010)已完成中期报告、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基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融合的高效课堂研究》(BQW16MJS068)已结题(证书号:4420160365)、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2018YQJK221)正在研究中。2019年12月,在东莞市第十五届优秀教育教学成就讲评选中,杜志忠老师主持的教学成果《高中地理“识地明理”教学的建构与实践》获二等奖,张峰铭老师的教学成果《核心素养驱动下的“三位一体”创新学习模式探究》获一等奖。2019年8月,张洙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建构研究》(2019GH659)获市立项。2019年10月,刘宏波老师的市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结题(证书:2019-476)。张峰铭、冯煜、赖晓锋、罗丽华、邱荣华、吴亚红等老师主持的市立项课题顺利完成中期报告。
坚持“过程成果化”发展路径。遵循“做过什么(基础)——正做什么(行动)——能做什么(条件)——想做什么(追求)”的行动路径,扎根于教学实践,专注于草根研究,点滴积累,厚积实力。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教学事务(试题命制、活动评委)、教学展示(公开课、讲座)和教学竞赛(赛课、论文、优课、微课、设计、能手等等)活动,学会负重前行。2019年1月,冯煜、唐冬云、刘宏波、罗丽华、吴亚红等五位老师被评为东莞市第五批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2019年6月,张洙、张峰铭老师夺得东莞市地理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9月,徐细龙老师、冯煜老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2019年9月,刘宏波老师被评为常平镇优秀教师,陈炯光老师被评为厚街镇优秀教师,吴亚红老师被评为石龙镇优秀教师。2019年12月,张峰铭老师获东莞市教学能力大赛地理学科一等奖。2019年12月,张峰铭老师在广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三等奖。2019年10月,在东莞市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中,杜志忠名师工作室成员共计获得11项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其中:杜志忠老师的论文《高中地理“诱导”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市一等奖。张峰铭老师的论文《核心素养驱动下的“三位一体”创新学习模式探究—以“听着音乐学地理”为例》获市一等奖。张洙老师的论文《高中地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程式探析——以“冲积扇”片段教学为例》获市二等奖。司德贤老师的论文《基于“生活地理”教学优化的区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获市二等奖。刘宏波老师的论文《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策略探析》获市二等奖。罗丽华基于问题式教学上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课堂教学研究》获市二等奖。唐冬云老师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寒假作业设计与实践》获市二等奖。邱荣华老师的论文《地理实践力在高考中应用与对策》获市二等奖。吴亚红老师的论文《基于人地协调观的校园主题调查活动》获市二等奖。刘宏波老师的论文《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学习策略例析》获市二等奖。陈炯光老师的论文《灵活运用微课教学 打造高效地理课堂》获市三等奖。吴亚红老师的论文《基于综合思维的试题评讲策略》获市三等奖。2019年12月,在2019年广东省中学地理论文评比活动中,吴亚红老师的论文《基于综合思维的试题评讲策略》获二等奖,唐冬云老师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寒假作业设计与实践》获三等奖、赖晓锋老师的论文《深化教改下高中地理海洋文明教育实施探究》获三等奖、司德贤老师的论文《基于“生活地理”教学优化的高三专题设计研究》三等奖、张洙老师的论文《高中地理课堂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探析》获三等奖。2019年2月,杜志忠老师的论文《践行核心素养 考查真实能力——2018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分析》发表在《东莞教学研究》2018(4):102-106。2019年8月,杜志忠老师的论文《基于全国卷的高三地理有效备考策略研究》发表在《东莞教学研究》2019(2):95-99。2019年9月,杜志忠老师的论文《巧用“一”招,助推新班融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CN42-1070/G4)2019(9):14-15。2019年3月,吴亚红老师的论文《融合区域认知能力的地理实践作业》在《中学政史地》(CN41-1380/G4)发表。2019年4月,刘宏波老师的文章《河流流向的判读》在《广东教学报·高中地理》(CN44-0702/F)第42期发表。2019年7月,罗丽华老师的文章《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综合题中的应用研究》在《新课程》2019(7)发表。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本年度完成“东莞慕课”教育资源8个,完成微课、优课案例资源28个。其中,杜志忠老师等开发SPOC课程《走进地理学》和《环境保护》。张峰铭老师等开发SPOC课程《听着音乐唱着歌,轻松快乐学地理》。2019年5月,在2019年东莞市中学地理微课比赛活动中,张峰铭老师的微课《资源调配之南水北调》获市一等奖,张洙老师的微课《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获市一等奖,苏艳丽老师的微课《气象灾害》获市一等奖,赖晓锋微课《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获市二等奖,陈炯光老师的微课《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季风气候为例》获市二等奖。2019年12月,在2019年东莞市中学地理现场微课制作评选活动,张峰铭老师的微课《地球的历史》获市一等奖,张洙老师的微课《元阳梯田稻作农业》获市一等奖,周耀辉老师的微课《台风》获市一等奖,马伶燕老师的微课《自然灾害》获市二等奖。2019年8月,张峰铭老师的微课《锋面系统》获2019年全国中学地理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2019年12月,张峰铭老师的微课在广东省教育“双融又创”行动中获三等奖。2019年6月,刘宏波老师的优课《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获得市级优课。2019年6月,陈思敏老师在东莞市首届中小学未来课程设计大赛中合作设计的PBL课程《小厂房大话题 旧社区新东莞》获二等奖(第四名)。2019年8月,在第三届广东省高中地理教师命题比赛活动中,吴亚红老师、罗丽华老师获一等奖,曾广博老师、苏艳丽老师获二等奖。2019年5月,在东莞市命题比赛活动中,张洙、陈炯光老师获市二等奖、苏艳丽老师获市二等奖。2019年5月,在东莞市片段教学比赛活动中,张洙、张峰铭老师获一等奖,赖晓锋、周耀辉老师获二等奖,陈炯光、苏艳丽老师获三等奖。2019年5月,在东莞市板图比赛活动中,张洙、张峰铭老师获一等奖,陈炯光老师获市二等奖,苏艳丽老师获市三等奖。2019年12月,在2019年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吴亚红老师的《水土流失》获得一等奖,罗丽华老师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陈炯光老师的《沼泽》获二等奖。2019年12月,在2019年广东省中学地理课件评比活动中,唐冬云老师的《感知核心素养--从空间尺度认知区域》获二等奖、陈炯光老师的《沼泽》获二等奖、司德贤老师的《国徽的奥秘——走进中亚五国》获二等奖。2019年7月,赖晓锋老师指导邱嘉瑜、陈嘉欣、杨超、谢玉鑫四位同学参加广东省中学生地理研学成果交流展示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