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与“才高八斗”

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但你知道“学识”为什么能用“车”来载,“才高”又怎么可以用“斗”来量吗?告诉大家,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古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片)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起来就成了书。当时的五车书虽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拥有五车藏书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据《南史·谢灵运传》载:“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大家仔细一看都会知道,其实这
个评价极有意思:表面上看是在夸曹植,但仿佛就是在夸自己、突出自己;总让人有种“八斗”为虚“一斗”为实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南朝-宋国的谢灵运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故而也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南朝宋文帝很赏识谢灵运的文学才能,曾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而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如此礼遇后便就更加狂妄自大了。一酒后谢灵运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如果加起来共有十斗的话,那么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剩下的一斗天下所有人共分……”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唐朝徐夤说:“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