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6-06-29 03:14:20)《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等能力,是指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活动逐步培养起来的,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大学区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校本教研的范畴,初步建立起了课外阅读的实践平台。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我提出《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选题的目的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3、心理学观点
4、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课题开展的又一理论依据。
5、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关于教学资源与教学产出关系的理论,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质和量两方面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于课余,从以下途径进行实践: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索有效阅读途径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2、阅读的形式多样化。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美文诵读、古诗文欣赏、故事会、朗诵会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阅读方法
1、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4、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5、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三)为学生搭建平台,倡导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1、学校或班级开展阅读比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学校开展阅读教学比赛,我积极参加,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重点,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2、调查法。通过调查,深入课堂教学,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的依据,以便有针对性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根据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性方案,注重问题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分析,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6年4月)
确立课题,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研究课汇报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4月-2016年7月)
进行成果推广并撰写研究报告。将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考查和论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较为完善、具有实效性的指导经验,初步掌握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同时我们将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在学区内进行推广。
八、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离不开课内的指导的,我开展了评比与展示阅读笔记;展评手抄报;讲评优秀作文;讲故事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学生积极地参与,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产生了主动阅读的动力。
2、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3、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语文教学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展语言实践范围,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前我们注重预习,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课后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指导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课外读物,这样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了阅历。
4、通过营造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学生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
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多种形式去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
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实现自主阅读的目标。
5、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设想
1、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更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研究小组必需加以解决的研究性课题。
2、进一步构建更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3、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继续提高,并将阅读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永久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