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 :《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
(2016-06-28 20:52:21)课题:《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
田家小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2、教学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学习“先概括后具体”,“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体会课文“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季节,你最喜欢做什么户外运动?(生畅谈)说到放风筝啊,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呢!你们想不想和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放风筝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理想的翅膀》。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
三、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预习阶段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熟了,想不想听老师读课文?
1.听老师配乐读文,生评价。要求:标出段落序号,概括文意。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指名教读,开火车读。
(2)重点识字“舞”,先观察,后介绍,再练习书写(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
3.教师评价预习情况。
四.合作探究
1.请大家齐读第一段,重读“最喜欢”,体会简洁明了的开篇写法和孩子们喜悦,激动地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欢快,热闹,跃动着春的气息)
3.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段写小朋友们放风筝?
4.“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风筝?为什么我们的风筝不一样?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卡。
6.全班交流,教师板书。(贴风筝图片)
7.在这么多风筝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五.读中品味
1.作者先介绍了谁的风筝?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理想。
仿写句子:我的帽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因为我长大想当海军。(前部分是描写风筝的样子,后部分是介绍自己的想法。)
2.瞧啊,这只美丽的大蝴蝶,出自谁的巧手呀?理解“翩翩起舞”,练习朗读。
3..所有风筝中最棒的是谁的?为什么?(样子和声音)了解“竖琴”,“鸽哨”。
4.芳芳为什么做了个头像风筝?她没有想好将来干什么,是因为她没有理想还是理想太多了决定不下来?
5.读一读描写瓦片风筝和双体花瓶风筝的句子,比一比和其他几个风筝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六.写法总结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三至六段的内容,你能找出来吗?这叫“先概括后具体”。
2.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话,请在前文找出与这一段内容相似的的地方。这叫“前后照应”。
七.拓展延伸
1.芳芳没有想好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你想好了吗?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2.回归课题,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风筝就是“理想的翅膀”,放飞风筝,就是放飞理想,让我们的理想像风筝那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去搏击长空,经历风雨,迎接未来。“理想的翅膀”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
八.教师总结
赠言(关于理想的名言名句)
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相信你们一定能梦想成真!
九.作业超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段话介绍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
3.和家人一起扎风筝,放风筝,体验放飞理想的感觉。
十.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人物
“我”
小薇薇
二喜
兰兰和红红
根子
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