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额头前的垂发为什么叫刘海?

分类: 学点古文化 |
女孩子额头前的垂发为什么叫刘海?
刘海,一般指女孩子额头前垂留的头发,是很多的年轻女性尤其是中学生最爱留的一种发型,很多成人也喜欢剪刘海,看上去会显得年轻可爱。那么女孩子额头前的垂发为什么叫刘海呢?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根据《凤阳府志》记载,古时有位仙童叫刘海,在民间传说中,他的额前总是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显得童稚、可爱。后代画师所画的仙童肖像常以刘海为样。在著名的民俗画《刘海戏金蟾》中,他额前垂发,骑在蟾背上,手舞一串铜钱,显得天真活泼。此后,小孩或妇女额前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清朝王韬的《淞滨琐话》:“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间所绘刘海状。”
第二种说法
刘海即“留孩”的谐音,即指小孩子所留的头发。古代女孩15岁时便盘发插笄表示成年,男孩则于15岁时束发为髻,到20岁时举行表示成年的冠礼。在未成年之前,小孩子的头发大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人们用“垂髫”、“髫年”代指儿童或童年。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指的就是老人(黄发)小孩(垂髫)都非常快乐。不过男女孩童所留头发是有区别的:男孩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孩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统称为“留孩发”。有的女子待到成年以后,为了让自己的发型更好看,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自然下垂,保持着留孩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刘海。由于“刘海”与“留孩”古时发音基本相同,而“留孩”又本为口语俗称不太雅观,故书面文字就常把它写作“刘海”。
第三种说法:
据说武则天时期,破获了一桩宫廷政变谋反大案,而谋反者的名单上包含了上官婉儿,武则天知道后大怒,呵斥上官婉儿恩将仇报,准备将上官婉儿抓捕施黥刑(一种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的刑罚)收监,等秋后问斩。而上官婉儿则向武则天透露了自己之前三次挡驾的事。武则天几次传旨御花园摆宴,都被上官婉儿挡驾回寝宫,因为有人准备在御花园对武则天下手。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上官婉儿救了武则天,但是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要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人很漂亮,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恰置两道娥眉的正上方,犹如二龙戏珠,煞是好看。但毕竟是被施了黥刑,是比较耻辱的事情,于是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它刚好遮住那个朱砂记号,并称之为“刘海”,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显得楚楚动人,就纷纷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