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的现实意义

(2019-03-25 18:44:32)
标签:

文化

清明节的现实意义

    感恩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必备的品德,有了感恩,心中才有爱,心才是热的;有了感恩,人才能互相尊重,人才能关怀社会和自然。清明时节意味着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谚语说,“清明无客不思家”。

1.饮水思源供奉先祖。“古愁莽莽不可说”,对风水观念的批判由来已久。风水先生圆滑地告诉人们需要等待忍耐,选择了风水宝地也不会很快见到效果。风水书上说,“墓穴在人的心中,而不在山上”,“有福气的人自然能找到有福气的墓地”。其实也很少有人期待风水先生或先人能解决现实问题,其实际的价值在于缓解了人们对死亡的畏惧,寄托人们的希望。清明时节来到先人的风水宝地追根求源,自然会意识到活着的人负有延续先人事业、承上启下的社会责任。而且传统认为个人的生命与生存活动是家庭或家族大生命中的一个环节,不是完全的个我,一切努力都要遵从光宗耀祖的原则。不忘饮水思源供奉先祖,意味着历史传承。

 2.引发生死问题的思考。清明节的祭奠沟通了生死,引发了人们对生死之间问题的思考。孔子说对待长辈的态度应该是,“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对于最终结局和后世的兴趣,可以使我们更加努力地了解和防止死亡的到来,升华生命的意义,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清明节,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把清明节定为假日和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议题,其背景是共同的,就是生死问题的人文传统。

3.传承和睦的家庭观念。清明节的人文关怀使人们想到死亡应该是平等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政府对生命终结平等问题的关注,体现所有生命都可以寿终正寝的社会理想。而家庭养老,无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不太富裕的社会现实出发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对家庭和睦、维持亲族凝聚力提出了要求。对祖坟的共同尊崇,以及上坟缅怀先人传承下来的家庭观念,无疑会成为亲族和睦的纽带。消除生死的困惑,不怠慢死亡,也就不再漠视诸如老年人这样孤独的弱势群体。

4.面对生死的达观心态。清明节是包含了祭祖扫墓、踏青游玩等人文内容,呈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清明节体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在传统大家庭生活模式已经逐步解体的当代社会,家族成员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清明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了对血脉亲情的认同。清明节培养人们面对生死达观的心态。对生的渴求,对死的恐惧,是人之常情。清明节从悲到乐的节日过程,是人们在追思先人、感恩父母、增进亲情、享受生活的同时,启迪人们更达观地对待生死,舒缓面对生死的紧张心理。

    5.善始善终的人生理想。清明节具有对后代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的教育功能。清明节带子女扫墓祭祖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培育,使年轻人对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及使命的认识更明确,并能勇于承担,具有现实意义。荀子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清明节祭祖使我们领悟到了善始善终的人生理想,超越了死亡阴影和现世无常带给人的消极影响。

    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我们可以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张张旧日历的不断撕去。厚重的清明文化,今后一定还会增加许多更加有新意的文化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