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谈文学作品中暗示手法的运用

(2019-01-17 08:46:12)
标签:

读书笔记

略谈文学作品中暗示手法的运用

所谓“暗示”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的表达。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实写意,不直不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法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寓意深远,使读者在一种比较含蓄的、间接的艺术氛围中,自然地领略到作品的意图。

时间暗示。文学作品倘要写人记事,大抵少不了时间的交代。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暗示得方式最为巧妙。有的是借助于特定的景物特征,有的是借助于自然规律及人们的生活经验。李白的词《菩萨蛮·平林漠漠向昏黑》中的一句,“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很有深意,暗示时间已是夜晚,“玉阶”暗示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连宿鸟都回来了,暗示了思妇盼游子归家的焦急心情。又如唐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显然是傍晚。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暗示了时间是暮春。这些都是借助于特定的景物特征,来交代“时间”的,这样比直接陈述显得笔墨简练、含蓄,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环境暗示。作品中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一定的空间构成了一定的环境。环境的描写又总是与人们的思想、个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如《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用环境凄清暗示主人公的心灵之灰暗。即将离别,前路漫漫,何日才能相聚。这些离愁别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细节暗示。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和感受,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着墨少,感染力强。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素怀大志,要夺取天下,然而当时羽翼未丰,寄人篱下,因此,他的谋划是不能为人所知的,更何况曹操也有篡位自立的意图。枕边岂容他人高卧!刘备深知如果曹操窥破他的内心,必然加害于他。因此,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不觉吓得手中的筷子也掉到了地上。然而,刘备却推说是听到了迅雷所以吃惊,把事情掩盖过去。“闻雷失筋”这一动作写出了刘备的内理活动,暗示了他韬略深藏的性格。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林冲把倒塌的草厅中的炭火用脚踩灭的细节,就是要暗示读者,后来的大军草料场发生大火,不是林冲不小心惹的祸,而是有人想对林冲下毒手。

人名暗示。有些作品的人物命名寓意深远,认真细致地通过字面的含义、读音的谐音来分析人物的命名,了解了暗示意,有助于我们明确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如鲁迅的小说《药》一文中“华老栓”的暗示了有些人脑子里还被封建主义的愚昧落后的思想所堵塞,尚未觉悟。“夏瑜”是美玉,夏瑜不仅仅暗喻秋瑾,而且是暗示中华民族的精英,即先进的革命者。长篇巨著《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命名也采用了暗示这一艺术手法。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四个名字,从字的组合上暗示出他们互为影子的复杂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也有一些通过人名的谐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如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自幼被拐,命运多舛,确实是“应怜”。小乡宦之子冯渊,是被活活打死的,岂不平白“逢冤”等。

修辞暗示。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但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且能深化主题。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区别时,以“王好战,请以战喻”,告诉人们“战争”不是“仁政”的内容,同时,还暗示“民不加多”是因为王好打仗,百姓谁愿意当炮灰呢。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暗示的是,梁惠王的“移民移粟”只是搞小恩小惠,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的不同而已,要使百姓加多,就必须施行仁政,行王道,要以人为本。

意象暗示。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暗示着主人公对家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屈原《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这哪里是船徘徊不前,分明是暗示了作者自己不想离开郢都,暗示了自己不想离开楚国。

典故暗示。典故就是经典故事,它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他可以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巧妙地传递出来。读《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说秦君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就是要暗示秦君,晋国不守信用是有前科的,晋文公也会如此。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就是意在暗示读者,他辛弃疾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己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还想为国建功立业。同时,也在暗示,是小人的谗言让自己报国无门,英雄之志,不能施展。

地名暗示。有时借用地名来暗示人物性格。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和细柳营分别位干长安西南和东北。新丰市古产美 酒,是侠义之士聚会之地;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的地方,周亚夫治军有方,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这两个地名暗含了作者对射猎将军奋迈气概的赞美。有的诗人巧用地名的字面义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这些地名就成了即景抒情的媒介或素材。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是文天祥的军队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险境。而今他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倍感孤苦伶仃。“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把家国之恨和诗人的艰难困厄渲染到了极致。

了解了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法,有助于我们阅读与欣赏,并从中学点写作上的技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