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2019-10-17 19:56:15)
【摘要】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师在厚重的书本和习题背后,在置生命而不顾的分数背后,看到了明确的让人成为人、以教育来成人的目标。目标在前,知识为我所有,知识助我成长,用教材教、高效率的教就有了清晰的方向。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又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然而,有人认为,核心素养只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词汇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唯一的不同是,“核心素养”的表述看似更为时髦、更有国际范儿、更能吸引眼球,但本质上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而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并不这样认为。为了帮助学生乃至更多的人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从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入手,了解何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即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
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把握其本质:
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 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关键素养”。从此意义上讲,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版”。
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 在以人为本的权利时代,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发展的需要,为个体过上成功的生活做准备。但是,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21世纪对于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古代或者西方古希腊时期都大相径庭。个人的核心素养应该适应、促进21世纪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之所以是“高级素养”,还有两个原因:(1)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2)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是对于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
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范围会有一定的甚至相当的共性,但因为国情差异,特别是各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同,核心素养也需要有内容差异和程度差异。就我国而言,有两个核心素养必须被大力强调:一是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会考试的人”,而不是“会创造的人”。二是民主素养。中国社会走向全面进步要求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而要求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
就我国而言,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其次,我们一致认为:核心素养能够引领教师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我们借助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1.我们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摘抄阅读笔记,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2.我积极参加整本书阅读培训(高陵一中特级教师贺利萍老师、西安市教育研究所贾玲老师),学会了引领学生读名著,梳理名著内容,制作名著思维导图和手抄报。
3.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朗诵活动和校园剧,让学生在诵读和表演中理解主题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4.我们开展汉字听写活动,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5.我们开展书法展览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开展各种主题手抄报活动。“喜迎建国70周年”、阅读名著、“庆祝教师节”、“垃圾分类”、“中秋”等主题手抄报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动脑动手,作品纷呈。
7.不同文体思维导图的创业,让学生在创业之余,系统了解了不同文体的知识。
8.教学设计及反思(诗词、议论文,名著、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写作),让核心素养扎进学生心中。
9.各种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练习,让核心素养更是深入学生心中。
10.我们利用9月29日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1.我们利用9月30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活动,让学生认识英雄、崇尚英雄、争做英雄,唯有这样,才能英雄辈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我们利用10月1日国庆阅兵。让学生感受国威,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适时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倾注笔端。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师在厚重的书本和习题背后,在置生命而不顾的分数背后,看到了明确的让人成为人、以教育来成人的目标。目标在前,知识为我所有,知识助我成长,用教材教、高效率的教就有了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