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在文言文中的体现(三)
(2019-06-12 12:22:35)
标签:
教育 |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体现的核心素养内容(三)
中考前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不断渗透核心素养内容。
在复习《岳阳楼记》时,指出其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从范仲淹被贬谪但仍以社会为己任这一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我们需要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只有这样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课文以诗一般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天气中洞庭的景色。又用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想一想:古仁人为什么会“异者之为”?
讨论后明确:古仁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他们怀揣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因此会“异二者之为”。
复习《醉翁亭记》时,提出问题:
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i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2018重庆A)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 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讨论后明确: 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在复习《爱莲说》时,指出其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一个人自制力强,不受环境影响,就能够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就会“近墨者黑”。
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却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 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复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指出其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应保持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2.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好处。
讨论后明确: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竹柏的影子,映于地上,就像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庭中景物,浑然一体,不知月光化为积水,还是积水反射月光了。作者仅用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正是作者彼时心 境的写照。
在复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指出其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客观条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因素在于求学者自身的态度。
同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示例:学习要勤奋刻苦;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