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学生物理学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8-11-20 08:47:54)

高陵区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

负责人

张雪娇

所在单位

姬家一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地学习的热情,学生的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学者歌德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物理成绩之所以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本学科缺乏兴趣。个人认为初中物理虽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就其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到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各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并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中对学生和老师角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已经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将成为当前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要达到以上关键性目标其基础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本课题旨在根据教学实践研究更多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初中物理除了基础实验以外,还包括了实验探究、概念和计算等等学习,学生不可能对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研究更多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意义重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如果在物理课堂中,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乐趣。由于物理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科学的实验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20189---201812月)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总结适于自身的指导理论,形成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901---20196月)

 a) 通过个人访谈的方法,了解本校教师常采用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现状,系统分析以上所获资料得出影响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b) 根据以上调查与分析结果制定个人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在所教班级中进行多次尝试,并且主动与同级同科老师进行交流,不断改进。寻求多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20197---20199月)

     对此过程的所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举措

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其成功的关键之一要靠教师。为此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引领教师认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切实、有效的物理作业夯实基础,提高物理成绩,使每位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通过研究,使教师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

不断的探究和尝试中生成多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并以教学案例、相关论文的形式将成果予以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