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落红逐波百世香……袁培力

(2014-05-03 19:31:12)
标签:

转载

  这是一个落红的故事,至今思来,依然令人喟叹不已。

  1942年1月22日,是旧历辛巳年腊月初六,这一天,是大寒的第二日,在南国维多利亚港湾,一朵嫣红的北国玫瑰悄然飘落。是年3月,她的丈夫端木蕻良突围到了桂林,于是满中国都知道了鲁迅弟子、女作家萧红香消玉殒于日寇占领下的香江,顿时一片愕然。她太可惜了,只在世上生存了31岁。

  七十年过去了,中原出了个女子叫青青,她有着萧红般爽朗的笑声,她感叹萧红这朵北国玫瑰“没有活到最好的时候就已经凋谢”,历经寒暑,奋笔作书,为萧红作《落红记》。记成,我有幸先睹为快,看到了青青对萧红“乡愁一样的爱情”,自然感受最多的是,青青以“一个女性的心体味着另一个天才女性的心灵”,这是《落红记》有别于其他萧红传记的本质所在。

  萧红是个奇迹,她虽然早早飘落,但并没有消逝,这朵北国玫瑰一直在呼兰河、松花江、黄浦江、东京湾、长江、黄河、嘉陵江、维多利亚港湾逐波飘香,香传万里,香飘百世,香味愈浓。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举办“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评选活动,以总结二十世纪全球中华文化遗产,萧红的《呼兰河传》名列第九。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客观承认,实至名归。

  中国没有任何作家能和萧红在这样一个领域相比——就是作家的传记!一个天才的作家,对弱势群体是那样悲悯和同情的作家,必然被后人青睐,多少年来,诸多文人墨士,总将浓笔赋萧红。目前全世界有关萧红的、各种形式的传记已经超过七十部,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会超过一百部。在这琳琅满目的萧红传记中,青青的《落红记》无疑是很特殊的一种,它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我总说,青青和萧红是有交集的。

  萧红曾经穿越过中原大地。1938年2月,她在河南陕县驻足,那是一个叫会兴镇的地方,陇海铁路在那里贴近了黄河然后西去。那年,抗日的怒火越烧越旺,萧红从武汉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山西临汾,为国效力。列车到达会兴镇的时候,发生了撞车事故,车厢撞坏三节,胡风日记中记载说萧红一行“几乎遇险”。穿过历史的帷幕,分明可以看到,萧红在古老的陕州踱步,眺望着苍茫的原野,沐浴着茅津渡吹过来的风……我说青青,萧红和你有缘呢,她在河南驻足的那一时刻,冥冥中敲定了你们以后必将在中原大地相会,是心灵的相会,精神的相会。

  萧红有一个后花园,是她一生的温暖梦乡;青青也有一个大菜园,也是她一生的温暖梦乡,都是大自然的梦乡。萧红有一个最爱她的人——祖父,青青也有一个最爱她的人——祖母,都是隔辈的爱。萧红有一个寂寞的童年,青青也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当然这个寂寞童年指的是母爱缺失。1987年,青青在读到了一本定价八角钱的《呼兰河传》后,开始阅读萧红,看到萧红说因了祖父的爱,“向这温暖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青青认为萧红说的话是替她说出来的,不禁潸然泪下。

  萧红非常喜爱植物,在她的笔下,黄瓜、倭瓜都是自由自在的,想上架就上架,想上房就上房,想开谎花就开谎花,想结瓜就结瓜。青青则自称为城市植物记录者,她写樱花,开时灿烂,落时热烈;写连翘,怒放之猛烈,甚至比黄本身还要光辉;写黄豆,新叶子圆圆的,像孩子们惊异的眼睛。两个爱植物的女人天生就是姐妹,萧红飘落于大寒第二天,青青著文,大寒无花。

  青青和萧红似乎心性相通。萧红在《呼兰河传》里不断地说“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青青敏锐的感触道:“这是一个天才对人生的感觉,荒凉是人生的底子!”我觉得,知道人生底子是荒凉的人,偏是最热爱人生的人。萧红一生绝口不谈初恋,青青说这是“契可尼效应”,即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我觉得这是一个新鲜的说法,或许是对的。萧红和汪恩甲感情尚好,萧红脑海里的他,是个带有温情的形象。萧红的初恋确实完成了,结果了,也就容易忘怀。

  青青认为,萧红对自由的理解是:“渴望向上,要求人的尊重,要求爱情是一种对等。”青青判断,萧红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她的内心力量非常强大。于是,“现代人并没有资格去‘怜悯’萧红。”这也是对萧红的相知,不要对萧红说三道四,要理解萧红对自由的追求。

  萧红这朵红玫瑰盛开的时间很短,飘落的时间太早,但她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佳品:《生死场》、《商事街》、《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和《呼兰河传》。大凡上过学的人,都会对一篇叫做《火烧云》的课文记忆深刻,终身难忘,这课文,是萧红的文笔。

  萧红充满了大自然的灵气,她是一个天才写作者,她可以被历史暂时忘却,但注定不会被永远忘却。一个好作家同时也应该有思想,萧红就是如此。她说:“作家不属于阶级的,而是属于人类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代,作家都要对着人类的愚味。”这番话是说于1938年,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一种思想上的高度,同时代作家无人企及。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思想愈显珍贵!

  一个优秀的、天才的、有着独立思想的女作家,过早的飘落总是让后人悲伤。1941年秋,另一位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延安,谈话中说到萧红绝不会长寿时,她感概道:“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呵!”这是惺惺惜惺惺,青青认为萧红和丁玲虽不成为朋友,但“文字终究让两颗不同质地的心灵发出一样的和声。”

  因为思想上的高度,萧红是孤独的。她在长江上漂流的时候,曾经说:“只剩我一个人,怎么谈古论今?只好对着江水静静的坐着”。一语成箴,萧红本是水命,走了那么多江河湖海,最后永久地对着水边静静地坐着,悲悯的望着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个。

  萧红短短一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极具意义。在《落红记》里,青青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比如,萧军指责萧红没有“妻性”,所以和她分手。萧军一直是以一个拯救者的面目自居,与萧红没有平等和对话的关系,而平等和对话是女人获有“妻性”的必要前提。青青说“他对萧红这个人及她的文学作品始终不是很瞧得上”,就是证明之一。

  再则,对于萧红和端木蕻良,青青认为他们的文学气质更接近,“就像在风中抖动的花朵,凭着香气,她们找到了彼此,好像前世里就是熟悉的,这一世必定会有着或长或短的缘分”。所以他们的结合是合理的。她还认为,萧红和萧军“如同一个爱情神话,不论真假,人们都不愿意它破灭”,这导致了端木蕻良长期的“背运”。她尖锐的指出,萧军“百般设局,就是要把分手的主动权让给萧红,这样他就在分手的事件中逃脱了大众的口水,他成了弱者。”这看法是有史料支持的、

  还有,关于萧红和柳亚子,青青说,萧红“是个祖父情结的人……对长自己许多的异性抱有温暖与爱的期待。” 所以她看到柳亚子,柳亚子对她又是那么欣赏那么关心,萧红就如同“看到一丝光亮,朝着那光芒奋力呼救。” 在那战火纷飞的特殊时间,柳亚子也给了萧红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和安慰。青青感慨地说,萧红“去世前,也得到了一个长者无私的关怀。实在思来让人慰安。”

  萧红飘落了。青青用女性的心灵来写《落红记》,记载了这场缤纷落红,发散出百世香!

  两个相知的女性交集在一起,都在火烧云下微笑呢!

 

                                             2014年4月26日 写于西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