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15首)曾巩和福州
(2019-03-27 00:59:50)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11-14)
(十一)
酒后朦胧醉眼开,丹砂太上遣尘埃。
八颗捧手玲珑物,一代屈身盛世才。
玉帝山中发诰命,贵妃泉里卸金钗。
李白随侍情思涌,采尽繁星始下来。
(十二)
姹紫嫣红最是尊,冰清玉润荡凡尘。
休说闽水无尤物,但笑昭阳有贵人。
已在榕城餐玉液,何须快马赶飞云。
南风送爽闲消夏,万户千门气象新。
(十三)
潺湲闽水荔枝丹,把酒乘凉对广寒。
聚首言欢思故友,抬头望远忆长安。
时空转换榕城好,岁月穿梭宦海难。
硕果丰收杯盏满,官民共乐夜阑珊。
(十四)
佳人只赏荔枝甜,未晓农夫稼穑艰。
垦种瘠田天色晚,收集硕果日光炎。
金钗荟萃真尤物,贵胄轻佻假笑颜。
莫道珍珠能耀眼,陪流泪水几千年。
曾巩对福州果蔬种植尤其是荔枝品种 、品质 的
歌咏可谓是对福州荔枝品牌的推广不遗余力 。曾巩 撰 “福州拟贡荔枝状” 及 “荔枝录” ,还赋 《荔枝
四首》:
( 一 )
剖见隋珠醉眼开 ,丹砂缘手落尘埃。
谁能有力如黄犊
,摘尽繁星始下来。
(二
)
玉 润冰清不受尘 .仙衣裁剪绛纱新
。
千门万户谁 曾得 .只有昭阳第一人
。
(
三)
绛毂囊收白露 团,未曾封 值 向长安
。
昭 阳殿里 才 闻得 ,已道佳 人不 奈寒
。
(
四)
金钗双捧玉纤纤 ,星宿光芒动宝奁 。
解笑诗人 夸博物,只知红颜味酸甜 。
读曾巩荔枝诗词后随作
陈敢当
2019,03,26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十)
七律(新韵)其一
城南满是湖泊地,宋代福州水未低。
海浪登高能望见,江船俯首已飞逼。
三山硬土生榕树,每日潮汐漫柳堤。
姹紫嫣红添美景,诗文荟萃最称奇。
七律(新韵)其二
雨过池塘水漫堤,路人奔走马车急。
夏初悲叹桃花尽,春末欢歌草色齐。
福地并非长旺盛,时间最是好东西。
闲暇四处多观景,曾巩施才有妙机。
宋代海岸线深入福州,城南多有湖泊,池塘,沼泽,这在乌山,于山,屏山的摩崖石刻,古人的诗文中都可见证。
读曾巩七绝二首 城南 随想
陈敢当
2019,03,21
城南
其一
雨过横塘水 满堤 。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 开 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
城南 其二
水满横塘雨过时 ,一番红景杂花飞 。
送春无限情惆怅 ,身在天涯未得归 。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九)
上元欢快花灯闹,众望归心意趣高。
两耳笙箫能取悦,满街车马不辞劳。
朱阑挂彩人群动,碧落流光焰火烧。
海晏河清民与乐,福州太守胜三曹。
依韵曾巩七律
上元
陈敢当
2019,03,20
七律 上元
金鞍驰骋属儿曹, 夜半喧阗意气豪。
明月满街流水远, 华灯人望众星高。
风吹玉漏穿花 急,人近朱阑送目劳 。
白笑低心逐 年少 ,只寻前事捻霜毛。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八)
曾巩文章算大师,福州宴客后人知。
举觞欢笑听歌早,开口闲谈运笔迟。
满面春光辛苦忘,盈怀酒意故乡思。
山花浪漫难催醉,更有金钗映墨池。
依韵曾巩七律
西园席上
陈敢当
2019,03,20
七律
西园席上
省阁名郎国羽仪,瀛洲仙客众蓍龟。
山蹊向日花开早,海聚经寒酒熟迟。
下榻笑谈红旆偃,引觞醉醒玉钗随。
唯惭别乘疏顽甚,满面尘埃更有诗。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七)
隐居虞寄世情通,叛乱奸臣不苟同。
低调做人邻里敬,高风亮相后昆崇。
雪天飞翥青丝鸟,假日闲游皓发翁。
又见凭栏说笑话,还思夏季荔枝红。
虞寄是南朝陈代大名士,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养父,被绑架到福州,坚决反对乱臣造反。乡人在虞寄隐居的东山建造虞公庵以示纪念。
依韵曾巩七律 虞公庵
陈敢当
2019,03,20
七律 虞公庵
虞寄庵余藓径通
,满山台殿出青红。
难逢堆案文书少 ,偶见凭栏笑说同。
梅粉巧含溪上雪 ,柳黄微破日边风。
从今准拟频行乐 ,日伴樽前白发翁。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六)
宋朝文士爱东山,浩渺烟云几往还。
福地圣泉能送运,考溪流水可通船。
读书蓄志情思涌,入仕匡民重任担。
名相李纲长外放,大家曾巩苦差摊。
福州大乘寺又名圣泉寺,位于鼓山脚下,始建于南北朝,宋代状元许将曾在此读书,曾巩,蔡襄,李纲到此游历过,并留下诗文。
依韵曾巩七律 大乘寺
陈敢当
2019,03,20
七律 大乘寺 宋代:曾巩
行春门外是东山,篮举宁辞数往还。
溪上鹿随人去无,洞中花照水长闲。
楼台势出尘埃外,钟磬声来缥缈间。
自笑粗官偷暇日,暂携妻子一开颜。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五)
寄托风水凤池山,耸入空中路更难。
绿树飘摇觉脑胀,白云荡漾感心寒。
茶前步稳僧多访,酒后身轻景少贪。
莫道天涯离圣远,匡民重任敢承担。
福州凤池山紧靠鼓山,五代十国时是王侯贵胄的陵寝之地,宋代曾任福州太守的曾巩,名诗人元绛,名相李纲都游历过凤池山,写诗为证。
依韵曾巩七律 游凤池山
陈敢当
2019,03,19
游凤池山
经年闻说凤池山,蜡屐方偷半日闲。
笑语客随朱阁下,醉醒身在白云间。
溪桥野水清犹急,海岸轻寒去却还。
为郡天涯亦潇洒,莫嗟流落鬓毛斑。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四)
徐福去处海中寻,始帝求仙枉费心。
宋代儒官情绪好,灵岩寺院洞门深。
神龙入世来回假,道士升天是否真。
惊叹古人常拜访,徜徉胜地诵诗文。
依韵曾巩七律《升山灵岩寺》
陈敢当
2019,03,18
七律 升山灵岩寺
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
独闚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
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
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三)
元沙寺院有多高,问尽乡人太苦劳。
莫道升山悬远处,细读曾巩去牢骚。
今时腊月穿单裤,宋代冬天落羽毛。
古迹从来心上肉,愚氓未许犯秋毫。
羽毛:指代雨雪,福州方言有鹅毛雪,羽毛凄,普通话没有与方言发音“凄”对应的字,也不知道“凄”字对不对。
要问福州人元沙寺在什么地方,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我是通过百度才知道元沙寺就是现在的灵岩禅寺。
步韵曾巩七律《元沙寺》
陈敢当
2019,03,18
《元沙寺》: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福州市升山灵岩禅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赤星村境内升山上,据《三山志》、《闽都记》等古志史的记载:“世传越王勾践时,此山自会稽飞来”,故名飞来峰。晋太康年间,任敦在这里修道白日羽化升天,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唐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以仙公之上升,诏改升山”,御封飞来峰为升山,现存“任公台”、“仙升岩”等古迹,民间有任敦“种杏立果”、“食枳叶染饭成仙”的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游升山》诗曰:“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独窥全版惊人语,能到清霞出世心。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丹楼碧阁唐朝寺,锡吹香花满归林。”《三山志》载:“以其西岩石间时闻鼓磬声,故称灵岩”,故又名升山灵岩寺。
升山灵岩寺始建于南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为福州市最早的寺院之一。《三山志》载:“升山有元沙寺(又称玄沙寺),本安国禅师塔院也。”《闽都记》载:“升山灵岩寺 升山,去郡十里而遥。陈天嘉三年创寺,旧号飞山。元沙寺即其址也。”唐、宋两代极盛时有僧尼千人,其中有一部份还是日本、高丽等国赶到“玄沙寺”朝圣的僧侣,出国师“宗一安国”禅师(即玄沙师备(835~908年),俗姓谢,闽王王审知曾拜师备为师,晚年回福州,结屋在北门外玄沙山(今福州郊区新店镇升山),称“玄沙寺”,成为“法眼宗”的发源地。师备有《大小语录》传世,闽王王审知为师备逝世尤其悼惜,赐号宗一大师,立塔纪念。后唐长兴元年(930年),新闽王王延钧也为师备树碑纪念。玄沙从《楞严经》入道,识见尤属特别,化行尤广。继有罗汉桂琛(867—928),门众推为上座,大弘玄沙之教,从桂琛得法的有文益(885—958),后为南唐元宗迎住于金陵报恩禅院,死后谥法眼,衍成法眼宗)。历代名僧倍出,被冠以“灵岩显圣兮闽中宝刹第一”的尊称,有“未有涌泉,先有灵岩”的说法。
福州灵岩禅寺
福州灵岩禅寺(5张)
唐朝周朴,宋代曾巩、陈襄、李纲,明代陈亮,清代林则徐等都游过升山灵岩寺。唐周朴有《升山》诗写:“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莫浪猜。气色虽然离禹穴,峰峦犹自接蓬莱。岩边古树泉冲落,顶上浮云照日开。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浮埃。”现寺后岩壁上保留宋代张去惑、程师孟、周君信,元代也先不花大年和清代林则徐等名人的摩崖题刻。如:“道光庚戍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当时林则徐已66岁,在家养病期间同四川进士李惺一起游升山寺。“独有昔贤遗刻在,年年秋雨长青苔”,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怀古凭吊。
升山灵岩寺为市、区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时曾重修过,后又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寺内现存宋代古石槽和古僧塔垅等。现在的升山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西归祠、弥陀殿、僧舍等。大雄宝殿为清朝木椽结构建筑,有联曰:“圣地千秋秀,佛天万古春”、“天上楼台山中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等。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大悲楼,由大护法普音居士捐资重建,大悲楼高耸雄伟,气概万千,宛若天上琼楼玉宇,身历其境,犹如进入仙乡,内供千手观音菩萨巨像,彩绘描金粉饰,高二十多米,为福州地区所绝无仅有。
从偏东30度远处眺望升山,其山势有如一座巨大的弥勒佛,而升山灵岩寺则修建在这尊弥勒佛的肚脐上,这不可不谓古人建寺时选址的良苦用心,站在升山浏览四周,远处左有鼓山,右有旗山,前有五凤山。近处东有狮山,西有象山,后有葫芦山。故有“左鼓右旗前五凤”,“东狮西象后葫芦”“飞峰毓秀也天下形胜无双”之说,细细端祥,越发耐人寻味,实为风水宝地,与屏山镇海楼南北相映。
在升山灵岩寺观景,可谓人生一大享受,在鼓岭观景,因远而糊,升山近而清。白天可见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林立,晚上可瞻万千灯光闪烁绚丽的夜景,尤其是在雨过天晴、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之时,其视角之广、视线之远,无处可比,为天然的福州城观景台,是福州罕有的宝地。身处宁静,眼观喧嚣,在佛、道之境,看尘世之烦乱,自感超脱,强烈的对比,使人心境无比轻松,流连忘返。
升山灵岩寺福州北郊的这一文化瑰宝,有悠久的文明,厚重的文化沉积,多彩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文物瑰宝,更有不可多得的地理条件,是社会不可多得的财富,社会有责任组织力量来保护这一见证福州古代发展史的难得实物,有责任研究、开发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观光资源,以提升福州城悠久的人文品位,使之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二)
地质奇绝水冒烟,温泉洗澡度冬天。
为官上任无甘薯,扶弱抑强有苦盐。
廉政爱民能让利,清流断案欲投鞭。
闽王胜迹依然在,永记何人送沃田。
甘薯是明末福州长乐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国内,解决了当时饥荒大问题。
福州也是泉城,福州人以洗温泉澡为幸事。
依韵曾巩七律《游圣泉》
陈敢当
2019,03,18
《游圣泉》:
笑问并儿一举鞭,亦逢佳景暂留连。
青冥日抱山腰阁,碧野云含石眼泉。
蹑屐路通林北寺,落帆门系海东船。
闽王旧事今何在,惟有村村供佛田。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
七律(新韵)曾巩和福州
曾巩遗泽闽古城,文章记取道山亭。
安民济世留佳誉,遣兴吟诗壮盛名。
限制贪僧扶正气,革除弊政倡廉风。
登高望远方针好,海晏河清旭日升。
曾巩(1019年-1083年),唐宋文章八大家之一,于1077年调任福州知府。
曾巩在福州任上治绩:一是革除弊政,福州多佛寺,贪僧勾结官员,争做住持,侵占农田,以私囊利,曾巩坚决打击这种歪风,保护农民。二是让利农民,官府有公田,雇人种菜卖给市民获取大利,曾巩拒绝这种做法。三是缉盗安民,保护社会安定。四是助民兴教,等等,这些方针政策,使福州很快出现繁荣的局面。特别是曾巩题写的《道山亭记》,文章上乘,使福州盛名大振。
陈敢当
2019,03,17
道山亭记
(北宋)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