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B12教研活动、各学科集体备课 |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说明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作为第二批“课改实践园”,我们针对“有故事的环境”的开展与实施进行了理论的学习。在了解目前幼儿园中环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入手:
1. 外表华丽,缺乏实用性;
2. 创设教师为主,幼儿主动参与部分较少;
3. 更新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我们基于《指南》精神,学习研究《指南》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几个原则:
1. 环境创设需体现“以幼儿为本”的原则;
2. 环境创设需体现班级特色和个性教育;
3. 环境创设需体现幼儿在园的活动表现;
4. 环境创设需要与课程相结合;
5. 环境创设需要利用三维空间;
6. 环境创设中孩子的作品需要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
我们的董园长也从各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每个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老师们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
老师们在进行简单的学习后,针对日常生活中环境创设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说明,并从实际入手,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环境”“如何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环境中”等问题。让我们的环境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变得让孩子可看、可说、可探,做到真正的“有故事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