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w690/e353381dgx6D3igHqih7d&690顔輝(傳)寒山拾得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TITLE="元 顔輝(傳)寒山拾得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寒山拾得圖(傳)顔輝 絹本水墨淡設色
各縱127.8厘米 橫41.7厘米
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顔輝(生卒年不詳),字秋月,江西吉安人,一作江山(今屬浙江)人,元初人物畫家。元大德年間(1297-1307)曾在輔順宮畫壁畫。工佛道、鬼神,造型詭谲,風格特異,評之者謂:“筆法奇絕,有八面生意。”從其傳世的《劉海蟾圖》《蛤蟆仙圖》《鐵拐李像》,以及傳爲他所作的《寒山拾得圖》等作品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其繪畫語言的與衆不同。他突出強調人物的動態和神情,人物形象似莊似諧、似智似顛,意象令人難以捉摸。他雖重墨輕色,但卻不全用白描,而是以線和水墨的自然結合,使勾描與暈染渾然一體,顯現出物象的體積感和分量感。顔輝用筆勁健豪放,筆法粗犷,有梁楷、牧溪遺法,但又收其放蕩,落筆在似放未放間,合院體法度。由于顔輝的作品帶有較強的南宋濕筆水墨的氣韻,所以未能得到元代鑒賞家的重視,以至夏文彥在《圖繪寶鑒》中僅給予了12字的記述而未加任何評價。顔輝的作品大部分流入了日本,對15世紀以後的日本水墨畫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寒山拾得圖》畫的是唐代傳奇性人物寒山和拾得。寒山與拾得,皆爲唐朝貞觀年間人,相傳住在天台山國清寺,師事于豐幹禅師。寒山,一說寒山子,好吟詩唱偈,語言通俗诙諧,後人輯爲《寒山子詩集》,存詩300余首,其詩多表現山林隱逸之趣和佛教出世思想,對世態亦有所譏諷。拾得,本爲孤兒,天台國清寺僧人豐幹拾而養之,故名“拾得”。與寒山爲友,亦能詩,詩附《寒山子詩集》後,二人詩風相近。寒山和拾得二人佛法高妙,詩才橫溢,蹤迹怪異,相傳他們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轉世。
寒山與拾得,皆爲唐朝貞觀年間人,相傳是住在天台山國清寺,師事于豐幹禅師的唐代傳奇性人物。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詩才橫溢,佛門弟子認爲他們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轉世。描繪寒山、拾得的畫作,自宋代以來就一直在禅僧間廣受喜愛。
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蹤迹怪異,其典型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民間奉爲“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爲“和聖”,拾得爲“合聖”。
描繪寒山與拾得的畫作,自宋代以來就一直在禅僧間廣受喜愛。而且,寒山、拾得二人其典型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民間奉爲“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
顔輝所繪《寒山拾得圖》,寒山躬身作揖,拾得拄掃帚而立,二人皆張口大笑。人物神情刻畫得細致生動,诙諧之趣躍然紙上。人物衣紋用筆粗壯,實源于南宋山石之畫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