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以新课标为导向的实践与复盘
(2025-11-12 13:00:48)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以新课标为导向的实践与复盘
作为备课组长,在完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后,我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的要求,带领备课组对本单元教学进行全面复盘,总结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明确后续改进方向,现将反思整理如下。
本单元是整数除法教学的关键环节,承接低年级除法基础,衔接后续更复杂的运算,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数与运算”领域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感悟运算的一致性”,这一理念贯穿了我们整个单元的备课与教学过程。
教学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足真实情境,激活运算需求。我们摒弃了单纯的算式训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图书借阅”“班级分组”“货物运输”等情境,如在“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的问题中,学生自然产生“用除法计算”的需求,同时通过“如果书架数量变化,计算方法会变吗”的追问,引导学生聚焦“除数是两位数”的本质特征,让运算不再是孤立的技能。
二是重视算理探究,突破教学难点。针对“试商”这一核心难点,我们没有直接灌输“四舍五入法”,而是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体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的合理性。例如在计算“192÷32”时,学生通过操作发现“32接近30,把32看成30试商,6个30是180,比192小,再看余下的12不够32除,商6合适”,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试商的本质,而非机械记忆方法。
三是落实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备课组结合新课标“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设计了基础题、提升题、挑战题三级练习。基础题聚焦“正确计算”,提升题侧重“试商技巧优化”,挑战题则结合实际问题考查“运算应用”,同时建立“小组互助”机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同学,实现共同进步。
但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试商速度较慢,尤其在除数是“非整十数且接近整十数”时,如“144÷26”,容易出现试商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说明对“四舍五入法”的灵活运用还不够熟练。其次,运算与应用结合不够紧密,有学生能准确计算算式,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忽略单位换算”“根据余数判断结果”等环节出错,反映出应用意识的培养仍需加强。最后,对运算一致性的渗透不足,未能充分关联“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导致学生对除法运算的整体认知不够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备课组明确了后续改进方向。一是强化试商专项训练,设计“对比练习”,如将“156÷24”与“156÷26”对比,让学生体会“除数看大商偏小,除数看小商偏大”的规律;二是深化情境教学,增加“问题解决”的变式训练,如“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余数或进一”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三是梳理除法运算脉络,通过“算理回顾课”,让学生发现不同除法运算“分物本质一致”的特点,落实新课标“感悟运算一致性”的要求。
总之,本单元教学在新课标指引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后续备课组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导向,在“算理理解”与“技能掌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找到平衡,让数学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