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说课稿
(2018-12-06 13:13:29)《认识方程》 说课稿
望亭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认识方程。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设计。
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 “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基础上展开的,为后面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
3.情感目标: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 “ 方程的意义 ” 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引入新课
用同学前两周刚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游乐场视频吸引学生兴趣,顺其自然地引出小明和小芳去游乐场玩跷跷板的场景。用学生最熟悉的事例来引入新课,即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让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
二.
根据他们的体重不知道,引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再由小芳想:如果我背上书包,就一定能把小明翘起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因为不知道书包有多重,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再一次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们不知道书包有多重。引出未知数和已知数,再联系用字母表示数所学的知识,来引出未知数的表示方法。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再出示未知数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有关未知数的知识。再根据同学们说的3种情况,重点介绍小芳的重量+书包的重量等于小明的重量。揭示像这样的关系称作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简称等量关系。
再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能用更简便的数学式子33+x=35来表示等量关系并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作等式。再揭示与之对应的不等式。
再利用天平的六幅图让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把学生完成的算式都贴到黑板上。由黑板上式子,给人乱的感觉交流得出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再让学生将这些等式继续分类来揭示像这样的等式就是方程。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三、练习运用
1.猜一猜。有奖品让学生能判断方程,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写一写。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由最后一小题让学生感知同一问题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3.说一说。根据同一类问题只需要用一个方程来表示来说明方程的魅力所在
四、课堂总结
先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来揭示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观察,分类,比较,结论。
再揭示找到了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欣赏:《方程称呼的由来》
五、拓展延伸
利用天平再一次让学生四次列出方程,指出这个过程叫作解方程,为后续的学习进行引导。
上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领导、同仁们多给宝贵意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