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一节,我听了七(3)班于老师一节语文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于老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前三课《11邓稼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主要人物及品质(1分钟),顺势导入《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问了文中写了几个人,这些人怎么样,(课文早晨已预习、朗读)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2分钟)。接着(一)、多媒体出示并朗读教学目标。(1分钟)(二)预习交流。1、给生字词注音。提问学生后出示正确答案又齐读一遍。2、解词(早自习有的已读)。学生先试着说一遍,之后出示答案。最后又倒回去叫学生默写生字词的注音,并举手检查了正确率。(10分钟)(三)人物链接。多媒体出示莫泊桑简介,然后调查学生是否读了简介中提到的作品。同样的方式又出示学习福楼拜、契诃夫的简介。(5分钟)(四)整体感知。(五)深层探究。(好像还有七、八、九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结束,拖堂5分钟好像也没讲完,主要原因讲课内容时间分配不合理,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四)整体感知。”和“(五)深层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导入新课花3分钟;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预习交流10分钟,字词注音、解词完全可以在早自习解决,“最后又倒回去叫学生默写生字词的注音,并举手检查了正确率。”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三)人物链接(5分钟)。课下注释都有人物说明,完全可以在早自习了解。这些内容好像出示的教学目标里也没有。可上课已经快二十分钟了,课文学习还没入正题,而讲解分析课文的时间却不够用了,只好拖堂或者放到下一节讲。另外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来一节课或一节半课完成的任务,加上早自习预习)三节课才讲完。所以我觉得减少课堂无用功,一要根据教学目标,二根据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讲课各部分内容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