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组:《画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12-27 22:05:14)分类: 教学设计 |
《画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创造条件教学生逐渐学会拼读音节外,还应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懂得归纳识字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
1.分享学生观察鸡的口头作文。
2.谁能拼读这个字?认识“鸡”“鹅”相同。
3.读课题:现在,谁来读读课题?
2.揭示课题:《画鸡》,认识“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展示学生的口头作文的形式,引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认读字词
师: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个别读)还有谁想读吗?那好,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一齐来读一遍,好吗?(指屏幕)
小结:同学们没有老师帮忙,自己就把古诗读得这么准确,你们真的很棒。不会读的小朋友也在同桌的帮助下读出来了,咱们就要是这样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
2.再读:圈课文中的生字。
师: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回要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之间要互相帮助,看哪一组圈得又对又快。
3.识字: 渗透识字方法
(1)雪
(2)生
(3)千、户
(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小结:你看,咱们同学们想出好方法记住生字,今后学习生字时,也要多动脑筋,肯定会发现更多巧妙的方法。
4.整体识字游戏:
送鸡蛋:我是送蛋的快递员啊!(生抢读生字)
请母鸡:一号母鸡在哪里?……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通过自主识字及游戏认字的方法,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品读情感
画鸡
头上/
满身/
平生/
一叫/
1.你们自己也来试试。
那唐寅究竟画了怎样一只鸡呀?
2.头上红冠不用裁:什么样的鸡冠?(出示词条:红冠、不用裁)(板书:红冠)
瞧!红红的,天然形成的,不需要剪裁。美吗?那你美美地读一读。老师看到了一只嘴角上扬的公鸡。
这么美,如果你是这只大公鸡,你会对别人说什么呀?多骄傲的神情,读一读!
3.满身雪白走将来:
雪白的羽毛,就像身披一件白外套,看,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假设你是这只大公鸡,你会怎样走过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看到了48只神气十足、骄傲美丽的大公鸡了。(板书:美丽)
神气、骄傲!读——
4.那我们再一起来骄傲地读读这两行诗。
小结:这叫读出高低轻重。平时读课文,就要像这样读出高低轻重,就会很好听。
那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呢?早上才叫,公鸡一叫就会怎样?你从哪句诗看出来
的?
8.一叫千门万户开:(板书:一叫、平生)
一听到公鸡打鸣,人们就起床出门,去上班,开始新的一天了。所以公鸡一
叫就“千门万户开”(出示词条:千门万户)
对,我们的大公鸡一生都在为我们打鸣,从来不偷懒。(板书:平生)
那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公鸡?(板书:勤劳)
勤劳的大公鸡,你用你的来夸夸它!是啊!这么勤劳的公鸡,咱们一起来夸夸它!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美丽的、骄傲的这只鸡吧,记住,读诗要注意诗歌的韵律,说不定就真的有惊喜哦!(全班齐读)看,这就是我们小画家耿榕画的鸡。让我们再结合板书和耿榕的画再来吟诵一次,好吗?起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理解“红冠”、“雪白”等颜色词汇时,通过用可爱的填色课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唐伯虎能把这只大公鸡画得这么漂亮,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平时观察事物的时候呀很专心,也很仔细。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向他学习。(板书:认真观察)
(六) 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画鸡
《画鸡》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针对本堂课,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甚至起推波助澜作用的教学手段,我一向认为课件里的每一个配图甚至音效都得符合本文的主题,这样的课件才能真正为语文课堂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画鸡》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红冠”、“雪白”等颜色词汇时,我通过用可爱的填色课件使原本黑白的文字转换成一只颜色鲜明的鸡,从而从而直接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展示学生观察鸡的口头作文,引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感受到了“鸡”的形象。在在讲授唐寅笔下的鸡时,我以一句“那唐寅究竟画了怎样一只鸡呀?”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这只美丽大公鸡,会对别人说什么?通过反复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鸡的骄傲。同时又抛出问题:对,我们的大公鸡一生都在为我们打鸣,从来不偷懒,那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公鸡?我通过自身的表情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让学生融入文本中。课堂末,在学生边背诵古诗时,便出示耿榕同学画的“鸡”,从而揭示主题:要像作者和耿榕一样,做个认真观察事物的人。在整节课中,我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不断地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独立地面对、积极地感悟。
三、以生为本整体回归,予学生识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