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四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01-05 09:28:29)
标签:

365

分类: 教学设计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怎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洪燕燕

 

教学目标:  

1.懂得理解词语的几种常见方法;

2.知道要准确领会词语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

3.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看见同学们,我现在想到一个词——精神!

2.请大家大声读读含有这个词的两句话:

现在,四年六班的每个同学都精神饱满。

四年六班同学们勤学好问的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3.这两句话中的“精神”一词,意思一样吗?请你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词语的意思都会不同。所以,要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板书课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你遇到难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换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是其中一种方法,但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应,我们最经常用到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在平常的练习题和试卷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板书:解释词语)这是个难点,因为它要求我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这个词语的含义。

2.给出方法,出示例句

过渡: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词语的意思已包含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

比如,在《翠鸟》一文中,在“鲜艳”这个词的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文字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鲜艳”的意思。

《一夜的工作》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简朴”是什么意思?从上文看总理办公室的陈设:“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接后文看从总理深夜工作时的饮食有:“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我们从这样的描述中一下就可得出此处“简朴”就是样数少显得简单饮食普通,显得朴素的意思。

《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小结:像以上这种的,词语的意思已出现或包含在文中的,我们直接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即可。(板书: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另一种是没法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的。(板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小抄写员》中:“他(叙利奥)写到一百六十张,算起来值两角钱了,方才停手,把笔放在原处,熄了灯,蹑手蹑脚回到床上去睡。”理解“蹑手蹑脚”一词,我们可让学生想象叙利奥瞒着父亲,深夜起来悄悄地替父亲抄写签条,为了不惊醒家人,不让家人发现这个秘密,他的动作一定很轻、很慢,从中我们体会到走路时小心谨慎、轻手轻脚的样子就叫“蹑手蹑脚”。

、真题演练,小试身手

1.下面,我们就用几道题,考考大家的掌握程度。

2.生做练习

3.校正答案

、谈话总结,加深体会

1.学生谈收获

2.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准确领会词语所包含的意思,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能力的体现,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阅读每一篇文章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以及你课外积累到的其他方法,那么,考试的阅读题对你将不再是个难题。

板书设计: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课后反思: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技能。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每每考试后就会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失分严重,而在中年段的阅读中又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失分较多,因此,此次公开课,我决定把重点放在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方面。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顾名思义就是解释一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它和查字典、词典理解是有分别的,字、词典中查到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有时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要牢牢锁住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这也正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原则。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 。有些词语的意思已包含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我们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比如,在《翠鸟》一文中,在“鲜艳”这个词的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文字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鲜艳”的意思。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有些词语我们无法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理解,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这里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通过例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课堂的环节清晰、环环相扣,学生们课堂积极性高,也能运用所学方法很好的完成练习。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有些例文的选择不太恰当。本课例文的出示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方法,应该是简单易懂的,但在例文的选择上,有些课文学生没学过,出示时只是几句话,导致一开始学生并不知所云。当时选例文时,更多考虑的是有没有服务到所要讲解的方法,忽视了学情。

2.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去领悟,自己总结方法,可能会更加深刻。

3.对于后进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当然,想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单靠这样一节课是不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对知识进行归纳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