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06-17 00:00: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与反思
颜婷茹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第五册(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语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学习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春夏两季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春夏两季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一、开门见山,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随着美丽的画面,再次走进小兴安岭。
(春姑娘来了,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急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什么似的。夏天,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人的舞蹈,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们的足迹。)
2.提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1.我看见同学们已经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呢?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师:“哦,生机勃勃的春天吸引了你。”
师:“你想去枝繁叶茂的夏天。”
老师想邀请大家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去感受一下春的气息。
2.
出示第二自然段文本
⑴谁想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找一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⑵轻声读一读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抓特点”来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谁来说一说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⑶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比较句子
比较一下哪句写的好。
生:第一句,因为第二句有两个长出。
师:说得真好,同一句话要尽量避免重复出现同个词语。
生: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师: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树木抽出枝条是快速有力的。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通过比较,学生也容易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⑷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那么可爱的小鹿,有谁愿意到上面来演一演小鹿的神态和动作。其他同学为小鹿配上朗读
(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小鹿在溪边散步,他们看到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物,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读。
⑸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春天来了,山里的景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
师:积雪融化,小溪唱起了欢快的歌曲。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春天醒了!积雪融化了,小溪欢快地流淌着,小鹿也跑出来了,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生机勃勃的春天吧!(集体读)
谁能用朗读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个别展示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似乎看到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三、阅读理解迁移,总结答题技巧
用学习“春”段的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
师:走过春天,让我们迎着阳光一同步入小兴安岭的夏天。
1.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夏天描写了哪些景物
2.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夏天的美丽。
(1)学生汇报先说说夏天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
②
③
④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
(2)第二句:“浓雾”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整个森林弥漫着浓雾,课文用了哪个词语。
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茂密的树叶子封得严严实实,浓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似的。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3)第三句:“太阳”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朗读这个句子:读得有力,像利剑一样。
(4)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野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色……用一个词语形容。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②齐读句子。
(5)小结:
这一段,作者抓住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先从夏天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有的朦胧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了利箭一样的金光,大花坛似的草地。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四、回归全篇课文,升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师:欣赏了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还想知道有关小兴安岭的什么?
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阅读方法
抓重点词
理解句子
教学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二、品词品句,抓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
四、反思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3.进一步加强积累,调动学生自觉积累的主动性,主动背诵,主动摘抄,主动积累,扩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