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怨,于事无补

(2022-05-30 22:28:59)

作家张笑恒曾感慨:抱怨的世界,我们是原告,也是被告。

人生在世,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生活不顺、工作棘手、人际关系复杂......

总喜欢归咎于外界的人,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看不清自己,也认不清局势。

刘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家啤酒厂,因为地理位置好,价格也便宜。虽然口味上有些差强人意,生意一度仍非常红火。后来随着网购的强势发展,全国的啤酒都流入了当地。这家啤酒厂的生意也受到影响,骤然缩水。结果呢,酒厂的老板每天只顾着四处跟人埋怨,不是说电商平台抢了他的生意,就是哭诉自己时运不济。

可他从头到尾,却从来没想过如何提高自家啤酒的品质、改变自己的处境。

没出几年,他的酒厂因为效益太差,只能被迫关停。

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人天性中都存在一颗“黑暗的种子”:推卸责任。

倘若不对它时时提防,就很容易陷入怨天尤人的怪圈。

身边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日子过得不如意,怪完出身怪父母,却从没问过自己够不够努力;看别人升职就吐槽自己怀才不遇,工作真来了又开始推三阻四;明明背后爱嚼舌根,出口即是伤人,却埋怨同事们抱团孤立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态,叫“受害者模式”。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人、任何事面前,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

他们会把自己置于非常弱小、无助、孤单的境地,总觉得外界应该为自己的不幸负责。

一旦习惯了这种心态,人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可悲的负向循环:

越是觉得自己不幸,就越爱向外归因,而非反思自己。

久而久之,就彻底失去了解决问题、拯救自我的可能性和行动力。

古龙在《大人物》里有句话特别中肯:

“无论谁都应该学会先责备自己,然后才能责备别人。

否则就表示,他只不过是个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

怨天者无志,怨人者心穷。

总怨天尤人,是对自己责任的逃避,更是一种不作为的提前放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