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278號《金剛經》
關於官方佛經抄寫,自蕭齊時期就已有之,至隋代更盛。唐代官方佛經抄寫活動規模更加龐大,抄經機構和人員有如下幾種
:1. 官方寺院及僧人抄經 ;2. 官方佛經抄寫機構抄寫佛經 ;3. 地方政府抄經。[2]
唐代長安有固定的宮廷寫經所,起初是虞世南的兒子虞昶主持,後來是閻玄道主持,擁有幾十到幾百個寫經生。不僅有專職的寫經生,連秘書省、弘文館、左春坊等宮廷圖書館的楷書手也多被動員起來參與寫經。唐代宮廷寫經規章制度、機構的完善可以從任意一個官方寫經的題記中看出來。
比如
:P.3278號《金剛經》(圖 1)殘卷末尾題記:
上元三年(676)九月十六日書手程君度寫 / 用紙十二張 / 裝潢手解集 /初校群書手敬誨 /
再校群書手敬誨 / 三校群書手敬誨 / 詳閱太原寺大德神符 /詳閱太原寺大德嘉尚 / 詳閱太原寺主慧立 / 詳閱太原寺上座道成 /
判官司農寺上林署令李德 / 使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閻玄道
這卷寫經的信息極為完整,反映了參與此卷抄寫、校對、詳閱等流程參與者的狀況。從書法角度來看,反映了當時抄寫者的極高成就。字跡端莊靜雅,結構平正,中宮很緊,而外部線條舒展。此卷的抄寫時間為上元三年(676),此時初唐四家中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已離開歷史舞台,而褚遂良(596-658)、薛稷(649-713)正當其時。這件作品顯示出與褚遂良和薛稷的風格關聯。
完成於一個月後,即上元三年(676)十月十五日,編號為 P.2195
的《妙法蓮華經卷第六》同樣信息完整,從題記上看,反映了從書手袁元悊到裝潢手、校對者、詳閱者等政府、寺廟人員共同參與的寫經流程。題記中還特意表明了書手來自門下省的身份。同樣,這件作品從書寫技巧角度來看堪稱無懈可擊:每行
17
字,結構端莊、用筆輕盈,頓挫不明顯。橫畫皆露鋒銳角起筆,收筆稍用力按之。轉折方筆和方圓兼備者皆有。風格近褚遂良。

S.1456
的《妙法蓮華經第五》
與此類似的還有寫於上元三年(676)五月十三日,由秘書省楷書孫玄爽所寫,編號為 S.1456
的《妙法蓮華經第五》,這件作品與程君度所寫的編號為 P.3278
號《金剛經》一樣,由「使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閻玄道監」。風格亦近似褚遂良。又是半年之後,上元三年(676)十一月五日,弘文館楷書成公道所寫,編號為
S.1048
的《妙法蓮華經卷第五》同樣有「使朝散大夫守上舍奉御閻玄道」的題記,而且風格同樣接近褚遂良。這說明,這幾件出於幾乎同一時期的寫經當為當時政府的系列工程之一。而且在當時的宮廷之內,無論是門下省、秘書省和弘文館,都統一在褚遂良這一路風格之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