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2023-02-22 09:57:50)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繪畫
唐 引路菩薩圖 047.Ch.lvii.002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年代:唐(851-900)
名稱:引路菩薩圖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80.50厘米 x 宽:53.80厘米
          高:174厘米 x 宽:68厘米(上漆)
          高:180厘米 x 宽:73.20厘米 x 厚:3.20厘米(在底座上涂漆,使用滚筒)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47 Ch.lvii.002
賞析: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簡介:
       引路菩薩圖在敦煌藏經洞發現。本幅描繪菩薩為亡靈引路升天國的場面。上有[引路菩(薩)]的題記。前面領路的大菩薩右手執柄香爐,左手持蓮花,蓮花旁垂下白幡。
       幡分四欄,各欄分繪圖案。畫左上角菩薩所乘的黃雲中隱出一些建築物,那是亡靈要去的淨土世界。菩薩後面跟隨的女子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著典型的唐代婦女的髮式。畫面中的很多部分如香爐、菩薩之髮飾等都描金敷色,全畫彩繪艷麗,完好的保存了唐代繪畫的面貌。
       圖中菩薩在前引路,腳下祥雲委蛇綿長,一女子袖手微低頭跟隨在後,此女子的衣著、髮型乃至臉部刻畫均與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如出一轍,正可互證。
       唐代「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具體表現是經濟發展、社會富庶,手工業商業發達,各民族接觸密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這個時期佛教仍為統治階級所提倡,大規模的石窟造像不斷湧現。在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太原天龍山石窟等石窟中,唐代造像的規模和藝術水平都特別突出。
       唐代是古代人物畫鼎盛時期,在反映貴族生活和宗教題材上都有大成就,在宗教題材作品中也更世俗化,在大量經變故事畫和菩薩、羅漢的塑造中顯示出明顯的人間味。菩薩天女體態豐腴,容貌端麗,具有動人的丰姿,這在敦煌壁畫中多有體現。在敦煌,還發現了一幀《引路菩薩像》,絹本,縱85厘米,橫53.6厘米,約九世紀後半期作品,現藏大英博物館。這件作品具有很高超的繪畫技巧,設色艷麗,渲染技法嫻熟,可以看出後世工筆人物畫對它的繼承。
大英博物館簡介:
       此畫和下圖作品的主題是唐代後半葉到宋初很常見的。除這兩件作品,還有四件相同構圖的作品(一件絹繪,三件紙繪),見於伯希和收藏品的敦煌畫(參照伯希和圖錄《敦煌的幡和繪畫》,圖版130~133)。另外,作爲早期的範例,可在敦煌第205窟的壁畫(參照《敦煌壁畫》,圖版149)中見到8世紀的作品,但那裏的小型人物像不在菩薩背後,而是站在前面。
       在包括絹繪和紙繪的六件作品中,該作品是表現菩薩像最完整的一幅,又是有“引路菩(薩)”這一題記的唯一作品。六件的繪畫結構基本相同,前面描繪巨大的菩薩,其後跟隨死者小型的靈魂,兩者均乘於雲上。在本圖中,從畫面上方垂下一條長長的帶子,直至雲端。長方形題箋的下方除了記有小的標題外,無其他證明該菩薩爲引路菩薩的更明確的根據,不過此菩薩可能是觀音菩薩。無論如何,應該注意到該菩薩像還與地藏菩薩有關係,因爲在伯希和收藏品(伯希和《敦煌的幡和繪畫》,圖版116)中有一個單獨的菩薩像,添加了“南無引路菩薩” 的長方形題箋在下端供養人欄左側,有紀年(953年)的《地藏十王圖》(伯希和《敦煌的幡和繪畫》,圖版116)的下端供養人欄左側,描繪有一身菩薩,添加了記有 “南無引路菩薩” 的長方形題箋,可能和地藏菩薩信仰有關。
       本圖的菩薩,右手持香爐,左手持蓮花,蓮花上懸挂著白色的幡。幡分成的四個區中描有花紋,兩邊是幡尾,下部有幡腳。這與第1卷圖28以後的絹繪的幡以及第3卷收錄的布質的幡屬同一類。香爐升起黑煙,其上方畫面的左上角,與菩薩所乘的雲彩不同,描繪的是黃色雲中的淨土建築物,另外,在菩薩周圍的空間,處處飛舞著花朵。左方中央偏下的位置可見似乎是試著描畫土坡的三根墨線,背景的其他部分沒畫任何事物,畫家把精力都傾注到畫像的描寫上了。
       畫面的色彩華麗,而且至今保持鮮豔。從手持的香爐到菩薩戴的珠寶以及頭頂的戴寶冠的髮髻都使用了金箔(參照圖9-2),菩薩背後跟隨的婦人髮飾上,也有小的菱形碎金箔(參照圖9-3)。如同Emperor Huizong指出的,那婦人的髮型,與波士頓美術館中有名的《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卷》所畫的婦人像相似,猶如白鳥展開翅膀般的梳子,也和那些婦人们的髮飾相應,鳥的頭部鍍金,也許説明梳子是白玉製成的。從她的衣著,以及她時髦的修描得如同蛾觸角的眉毛看,這婦人是貴婦人或者甚至公主。
敦煌瑰寶:唐《引路菩薩圖047》大英博物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