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028.+ Ch.xx.005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年代:唐代 大順三年(892年)
名稱:觀世音菩薩像(供養圖)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7窟)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83.30厘米 x
寬:63.10厘米(含邊緣)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28.+
Ch.xx.005
參考:Figs.74,77
賞析:
大英博物館簡介:
此幅高雅的繪畫似乎凝聚了繪于下段肖像中供養者們的意願。藝術水準充其量是中等水平,而供養者們大概十分滿意。畫上,殘留著夾纈染的花邊飾,上部左邊的榜題上寫着表示對救苦觀音“一心供養”的獻辭。華蓋周圍可見手捧花盤的二身雲上菩薩和結著彩帶的樂器,使人想起圖19的淨土圖。觀音寶冠上戴著化佛,額上有第三隻眼睛,坐於蓮華座上,而蓮華座乘在置於蓮池外側三腳的壇基上。從蓮池伸出葉子繁茂的長莖,環繞菩薩立於兩旁,莖端盛開美麗的花朵。
下段的題記中記有大順三年(892年)的紀年、供養人沙門智剛和尼勝明的名字外,還記述了已故的比丘尼施捨此畫爲永世供養的事迹。上述二個供養人像在靠近題記兩邊,比丘右手持帶柄香爐,比丘尼則兩手捧盤。比丘尼背後又有兩個比丘尼。隨比丘背後有世俗的男人和婦人(參見Fig.74)。這些像中可見幾處有趣的特點。首先婦人梳子外還插有一個簪子,這可窺到9世紀初的供養人簡單的髮飾,正向10世紀盛行長簪子的華麗髮飾過渡的跡象。另外,供養者姿勢也有變化,畫中的人物沒有早期作品中把兩手隨意放在膝上的姿勢(參照圖7-5以及《敦煌壁畫》圖126,329窟),而是全都把兩手舉於胸前,以同一角度向後傾斜的姿勢不自然的排列著。比它僅僅早30年左右的圖23的《四觀音文殊普賢圖》中,供養人是筆直而坐(參照Fig.73),也沒有簪子。有供養人像的圖,此畫是本卷中最後一例,供養人像的外衣呈暖褐色,不同於10世紀供養人一律穿著對比強烈的黑色外衣加黃色或白色裏子。
題記: 明律 普淨
孫勝明供養 時唐大順三年歲 次壬子十二月甲申 朔三日孫沙門 智剛尼勝明等 奉為亡尼法律 阇梨敬繪救苦 觀世音菩薩一軀 永充供養
智剛供養 妙真一心供養 和子供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