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行道天王圖(北方毗沙門天王圖)026.Ch.xxxvii.002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年代:五代(926-975)
名稱:行道天王圖(北方毗沙門天王圖)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61.8厘米 x
寬:57.4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26
Ch.xxxvii.002
參照:Figs.14、15
賞析:
簡介:
正如松本榮一博士曾經指出的,此畫在毘沙門天騎馬的這一點上,與勒柯克和格倫韋德爾在高昌、伯孜克里克發現的騎馬姿勢的行道天王圖有關連。其他方面,圖的形式大致與刊載的下一圖(參照圖16)相同,渡海的隊伍向右方行進,水平線上有山相連。畫面上顯示的可能是毘沙門天守護的須彌山之北方。那裏有「三大城郭」、「苑」和「池」,畫面左上方的建築物可能是那城郭之一(參照Fig.15)。右上方的功德銘中記有「水路天王行道時
施主徐漢榮一心供養」。
如松本博士指出的,可以判定此畫是《行道天王圖》,徽宗皇帝的收藏品目錄《宣和畫譜》(1120年)中,也以同樣畫題記錄了出自著名畫家之手的多件作品,爲想像此畫面的樣子提供了有效的線索。Waley介紹此是根據《毘沙門儀軌》的故事,針對天寶元年(742年)的安西的救濟而表現的毘沙門天的說法難以信服。因爲同樣的描繪,在高昌和伯孜克里克等處更早些年代製造的壁畫中也可見到。結論是,作爲佛法守護者的毘沙門天,可能是在自己的守護區內進行巡查。
主要的像都表現在雲上。毘沙門天身著金鎧甲乘白馬,由五個兒子(身著和毘沙門天一樣的鎧甲)和衆多夜叉圍繞。兒子們各持象徵毘沙門天的塔、幡、弓等。夜叉有魔鬼般的臉,他們被描繪成在前景中熱衷於採集珊瑚、金幣、金瓶、瓢簞形瓶、火焰寶珠等貴重物品的姿勢(參照Fig.14)。毘沙門天的馬後方,跟隨著持笏的高官和他的著10世紀早期華麗髮飾的夫人。他們更像供養人,而不是夜叉或武者形象的毘沙門天侍從的一部分,或許是題記中所提到的施主徐漢榮本人吧。使用的顔色非常有限,相同的橙紅色使用在夜叉身體、鎧甲以及雲的邊緣等很多地方,成爲貫通整體的主調。雲彩的多處本來塗了青色,但現在殘留的很少。
畫面下方有水中遊戲的三個兒童和兩隻鴨子、蓮花等。其右方有張開大嘴的海妖和小的婦人像,那婦人和戲水的兒童們一樣,仰望著毘沙門天(參照圖15-3)。如Waley所指,她無疑是毘沙門天的妹妹功德天。左下角從鋸齒狀岸邊一直擴展的平地,繪著尖的山峰和山丘,其前面露出帶白色斑點的茶色鹿的上半身(圖15-4)。此鹿與畫面中央的各像相比,有些縮小。而鋸齒狀的岸邊,使人想起《勞度叉鬥聖變》(參照第1卷圖21)中的描繪。畫面上端與地平線間狹小的空間裏,排列著三角形山脈,其上漂浮著紅色的雲彩。
跟隨毘沙門天後方的貴婦人首飾,顯示了10世紀的精巧式樣,限定的色彩的色數,長方形題簽框旁邊配的左右相稱的花朵。再有,毘沙門天和簇擁他的眷屬的臉部描繪,等等表現來看,考慮此畫的製作年代在10世紀中葉較爲妥當。也可與同時代的其他用一幅絹,幾乎是正方形的畫面的功德畫做比較。
題記:水路天王行道 時
施主徐漢榮一心供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