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伯希和敦煌繪畫
1908年,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用500兩銀子從王圓籙那裡換取了大約7000件文物,包括珍貴的經卷、6000多卷寫本和一些畫卷,裝滿10輛大車,於1909年運往巴黎。其中的繪畫220卷、木雕20餘件,就被收藏在吉美博物館中。
1909年5月,伯希和又受法國國立圖書館委託,到北京購買漢籍。這時,從藏經洞劫得的大批文獻已安全運抵巴黎,入藏法國國立圖書館。伯希和於是隨身攜帶一些敦煌珍本買好中國學者,以取得在收購珍本漢籍時的幫助。
由於伯希和等法國學者先聲奪人,法國的敦煌學研究在歐美國家中一直居領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敦煌學研究有了進一步發展,對敦煌文獻中藏文、回鶻文、于闐文等少數民族文獻的研究成果尤其突出。
法藏敦煌繪畫分三部分:EO、MA、MG。其中MA只有二幅繪畫,分別為:MA 6277:唐
维摩诘经变 設色紙本、MA 6320:六臂十一面觀音像 設色紙本
唐 維摩詰經變 設色紙本 MA 6277
年代:中唐(約9世紀)
名稱:維摩詰經變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7窟)
材質:設色紙本
尺寸:縱:70.0厘米 x 橫:33.8厘米
藏地: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伯希和敦煌繪畫
編號:MA 6277
六臂十一面觀音像 設色紙本 MA 6320
名稱:六臂十一面觀音像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7窟)
材質:設色紙本
尺寸:縱:37.0厘米 x 橫:32.4厘米
藏地: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伯希和敦煌繪畫
編號:MA
63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