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壁畫(碎片)279.a-m Mi.xiii.1-12
設色石料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14201*4600)
(12294*4600)
年代:唐(8thC-9thC)
名稱:壁畫(碎片)
出處:天山南麓東北部之喀喇沙爾的明塢
材質:設色石料(石膏)
尺寸:a-高:71.0厘米 x 寬:48.0厘米 x 厚:0.6厘米
b-高:71.0厘米 x 寬:48.0厘米 x
厚:0.6厘米
c-高:71.0厘米 x 寬:45.5厘米 x
厚:0.6厘米
d-高:71.0厘米 x 寬:45.5厘米 x
厚:0.6厘米
e-高:69.0厘米 x 寬:49.0厘米 x
厚:0.6厘米
f-高:66.0厘米 x 寬:20.0厘米 x
厚:0.6厘米
g-高:69.0厘米 x 寬:37.0厘米 x
厚:0.6厘米
h-高:67.0厘米 x 寬:56.0厘米 x
厚:0.6厘米
i-高:42.5厘米 x 寬:53.0厘米 x
厚:0.6厘米
l-高:66.0厘米 x 寬:14.5厘米 x
厚:0.6厘米
m-高:54.0厘米 x 寬:43.0厘米 x
厚:0.6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279.a-m Mi.xiii.1-12
賞析:
大英博物館簡介:
這件文物屬於斯坦因從神殿東側牆壁下部發現的11塊碎片(19190101,0.279.a-m)。
斯坦因採用當地語言「明屋(千家)」命名的此遺址,在焉耆向南約60公里處,散布在碩爾楚克北面的山地裏。
本圖壁畫首先從多個比丘聽授教法的場景開始。年長的比丘腰倚方形的凳子,能明顯能看出年齡(第95-2圖)等,有的腳被斜向橫過的裝飾遮隱,而大多數連放腳或腿的臺子都被描繪出來。另一面,弟子們在前面屈膝而坐。第一場景(第95-3圖)中,無論師父還是弟子都在細長的菩提葉上寫字。上空繪著散花的飛天手持毛筆(圖95-2)。而在另一場景中,從上空乘雲飛來的像是偏袒右肩的佛,其下有兩組比丘和天部在合掌贊頌(圖95-4)。另一場景只保存了一部分,可辨出師父前匍匐的虔誠比丘的身姿(圖95-5)。此景象,使人想起布髮本生的場面(參照圖117)。
此連環壁畫儘管色彩豐富,其中一面上,有手貼在臉,沈浸於深深地悲哀中的貴族女性,旁邊跪著穿典型回鶻裝的少年,兩人的背後立著極大的佛像。另一面壁畫無疑與主室門口的其它壁畫不同,那裏描繪的是兩身菩薩和數身比丘,有幾個比丘是跪姿。兩面都是精緻的描繪,使用了華麗的色彩,還加了大量的金彩。
相比之下,斯坦因的壁畫也許是描繪在內室內壁下部這一既不重要也不顯眼的場所,色彩和主題都稍差。但在此壁畫可以看出克孜爾石窟壁畫風格的山水描繪,這一點很重要。比丘各自坐在山中的石窟或佛龕中抄寫經文。山的輪廓用墨繪成圓頭的臺階狀(圖
95-10,
11)。那山排成一列,其上方可見第二列。臺階狀的山的輪廓使人想起克孜爾石窟的多數天井畫。克孜爾石窟裏,半球形的整面天井上,描繪著以模式化的山水爲背景的本生圖。明屋壁畫上的山水雖然不是連續遮掩整面,但還能見到其他類似點,就是那些山上隨處可見的樹和動物等(圖95-11)的描繪。跪拜的少年(圖95-8)的衣服和髮型也能夠證明此連環的壁畫是回鶻時期的,其年代最遲不過8~9世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