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剪紙殘片
墨筆紙本 1919,0101,0.230.1
Ch.00149.b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3300*3448)
唐 剪紙殘片
墨筆紙本 1919,0101,0.230.2
Ch.00149.c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3300*3640)
年代:唐(9thC-10thC)
名稱:剪紙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紙本
尺寸:(1)高:12.0厘米 x 寬:12.0厘米
(2)高:13.0厘米 x
寬:13.0厘米
藏地:英国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编号:1919,0101,0.230.1 Ch.00149.b
1919,0101,0.230.2
Ch.00149.c
賞析:
大英博物館簡介:
這裏展現的六個紙製花飾,可以說在作爲裁剪粘貼的紙製手工藝品中,屬於最早時期的遺留物。另外,這些還提供了在敦煌第17窟(藏經洞),不僅保存了最好的美術作品,而且還收存了那些一般的日常性的物品的例證。敦煌美術中到處都體現著花:淨土圖的上方可見飛天在散花(見第1卷圖7-5),把花紋左右交錯的設計,無論在染織品的紋樣中,還是在石窟壁畫和窟頂裝飾畫的邊框紋樣中,都是作爲一個最基本的內容使用的。窟頂中央單獨描繪大花紋的情況也較多。斯坦因收集的敦煌畫中,在背面加強張力用的方木格中出現的花紋的效果在前面已經見過(第2卷圖74)。
花瓣無論是四瓣、六瓣或是八瓣,花紋大多不是圓形,而基本是方形的,在印染的絹中也見到這種情況。那是因爲,方的花瓣或葉子等添加較容易,並且在排列花紋時也較方便。這些主要方面從這裏展現的六件花飾也可看到。從它們的背面幾乎都塗了小許膠來看,就明白曾經是貼在牆壁或其他建造物上的。
其中一件的外表是相當厚的四方紙,上面繪了花瓣等(背面有四處塗了膠)。最初,在四角用紅顔料繪著的花瓣,然後再繪四邊。其間每一角的花瓣中心部位及花瓣之間都留出間隙,只括了簡單的弧,最後,爲使花形更加明瞭,加了黑線。
其他五件用薄紙製作,一些地方上色。將紙折疊後剪下,展開後粘合,每個重疊六片。看其背面則一目了然,每一張方紙是要折疊兩次再剪下而成的。設計是左右相稱的,這是因爲折疊後用剪子剪下,再將其展開形成的。左上角的花飾不是四瓣而是五瓣,是唯一的例外。
Aki
Uyeno先生曾指出,在唐代的吐魯番地區墓室內部的裝飾中,就有使用剪紙的工藝品(『トルファン彩畫斷片につぃて』-《美術研究》230號,1963年9月,27~37頁),它們幾乎沒有花形状的作品。但最近在阿斯塔那的發掘中,發現了把紙或絹剪成的花形,和明亮彩色的立體裝飾品等。其中,從187號墓中還發現了完整形狀的大型絹製花束,很壯觀(參照《新疆出土文物》第183圖以及《文物》1975-7,第2圖,50頁)。在斯坦因收集品中也有從米蘭獲得的人造花的美麗裝飾品(Fig.
160)。剪了紅布或青布粘在棒上,插入灰泥地上的布中,其整體大概是要表現浮生著蓮花或水草的聖池(《西域》第1卷543頁,圖版XLVII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