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北宋 佛倚像 030.Ch.xlvi.009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2100*3493)
年代:五代-北宋(10世紀中葉~末期)
名稱:佛倚像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7窟)
材質:絹本設色
尺寸:高:64.6厘米 x 寬:39.4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30.Ch.xlvi.009
賞析:
大英博物館簡介:
此如來表現的是兩腿下垂的倚像。Waley認爲此像的印是說法印的變形,正確說法應該是極樂淨土的主宰者阿彌陀如來的九品印的第二個,即上品中生印,該像大概表現的是彌勒。包括身光和頭光的全身,被收攏在幾乎占滿畫面左右的巨大白色圓相中,圓相被赤茶色線括起。這種構圖方式,包括畫面兩上角配飾的花朵,與圖8的地藏菩薩像相似。但從描繪比它粗糙,主尊的像容、戴硬腳襆頭的供養人的衣裳等看,其年代更晚些,大概不會晚於10世紀中葉。
繪畫邊緣有經緯線2比1斜紋織的寬幅紅色棉布邊兒。和上圖一樣,題記欄和記錄像名的長方形題箋框依然是空欄。這是因爲,繪畫是預先製作的,估計未出現購買者或捐錢者。如果是那樣,倒是可以說在有紀年的繪畫中,包含很多比實際紀年早許多年製作的繪畫。
簡介:
倚坐像是佛陀聖像坐像中的一種,其他有如立像、飛行像、涅槃像等。坐像多表示入定、說法或降魔成道,是自受用的境界。坐像分結跏趺坐像、半跏趺坐像、箕坐像、跪地像、倚像、交腳像等。倚坐即善跏趺坐,佛陀的身體端坐於座上,兩腳自然下垂。若下垂的兩腳在座前相交,則稱交腳倚坐。
該作品中的佛像安穩端坐,雙腳踏於蓮花墊上;頭頂有肉髻;身著通肩式袈裟;雙臂自然彎曲於胸前,兩手結說法印;頭光、身光的外緣呈火焰狀。畫面下方男女供養人對稱排列,中間留有未及題寫發願文的空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