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曼陀羅 173 Ch.00428 設色紙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3200*3317)
年代:唐(851-900)
名稱:曼陀羅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墨筆紙本(白描)
尺寸:縱:44.8厘米 x 橫:43.2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173 Ch.00428
賞析:
大英博物館簡介:
Representation of: Vairocana(大日如來)
Representation of: Amitbha
(阿彌陀佛)/Amida
Representation of:
Ratnasambhava(寶生如來)
Representation of: Amoghasiddhi
(不空成就如來)
Representation of: Akhobhya (阿芻婆)
Representation of: Pilujana(毗盧遮那)
Representation of: Baosheng
Buddha(寶生佛)
畫中有一幅坐著的六臂觀音菩薩,上半部有燭光(月亮)和日神(太陽)。在下半部分,彌勒佛,未來之佛,在一塊刻有銘文的面板上,畫的捐贈者元輝神父和新手劉通在另一邊。絲綢上的墨水和顏色。
簡介:
曼荼羅是藏傳佛教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佛教藝術之精品。曼荼羅(Mandala)是一個梵文音譯,又可音譯為曼陀羅、曼達拉。舊譯為壇城/壇場,指佛教密宗舉行灌頂儀式或密宗修煉者的壇場。新譯已不再採用這樣的說法了,新譯多為「圓輪俱足」。
依照藏傳佛教的劃分方式,曼荼羅有四類:
1、大曼荼羅maha-Mandala,指諸尊的相好具足身,乃依五相三密妙行而成佛的加持受用身,相當於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的成身會;
2、三昧耶曼荼羅samaya-Mandala,指刀劍、輪寶、金剛、蓮華等諸尊本誓的標幟,相當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的三昧耶會;
3、法曼荼羅dharma-Mandala,指諸尊的種子及真言,相當於金剛界曼荼羅的微細會;
4、羯磨曼荼羅karma-Mandala,指諸尊的威儀事業,相當於金剛界曼荼羅的供養會。以上簡稱為四曼。
若依《大日經》的經意,謂四曼含攝於三種秘密身,即字為法曼荼羅,印為三昧耶曼荼羅,形像是大曼荼羅,而此三身各具威儀事業,即為羯磨曼荼羅。
密宗曼荼羅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以壁畫,唐卡的形式出現在寺院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平面繪製形式;另一種是作為密宗修習之處的,一般建於象徵須彌山的「闍城」中心。我們常看到的密宗曼荼羅圖案大多是三重圓輪。因為圓形最適宜表達佛教世界,外輪為燃燒著火焰的火輪,中間多為三鈷杵、五鈷杵的金剛杵圓輪,內輪為放射狀蓮瓣。這些元素組代表了一種圓滿。以凡人肉眼可見的方式傳遞著佛教密宗的義理及修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