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2021-01-06 20:23:33)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經卷
敦煌寫經 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 S.916 墨筆紙本
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斯坦因敦煌手稿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名稱: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墨筆紙本 殘卷
尺寸:縱:25.1厘米 x 橫:232.5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斯坦因敦煌手稿
編號:Or.8210/S.916
賞析: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敦煌瑰寶:英藏《大方廣佛花嚴經卷第三》S.916

簡介: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名:Buddhvatamsaka -mahvaipulya-stra,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
       本經系如來成道後之第二個七日,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此一華嚴經教乃教法中之根本法輪,故稱『稱性本教』。又因本教法屬頓教法門,故亦稱初頓華嚴。內容記述佛陀之因行果德,開顯出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華嚴經》雖出於印度,然尚未發揮本經玄旨,直至我國華嚴宗成立,才充分發揚其真諦奧義。
華嚴三聖: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
       (一)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謂佛之煩惱體淨,眾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切處,能為色相所作依止,具無邊際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又稱法身。
       (二)普賢菩薩,以其居伏道之頂,體性周遍,故稱普;斷道之後,鄰於極聖,故稱賢。
       (三)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意為妙德。以其明見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不可思議,故稱妙德。
       毗盧遮那佛理智完備,居中位;文殊菩薩主智門,立於毗盧遮那佛之左;普賢菩薩主理門,位於毗盧遮那佛之右。轉之則右為智,左為理時,顯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羅。
漢譯《華嚴經》有下列三種:
       (一)六十華嚴。凡六十卷。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又稱舊華嚴、晉經。收於大正藏第九冊。總成七處,八會,三十四品。華嚴宗將本經三十四品攝為教起因緣分、舉果勸樂生信分、修因契果生解分、托法進修成行分、依人入證成德分等五分,此系就經文而別之;及立所信、差別、平等、成行、證入等五周之因果,此則就義理而區分。
       (二)八十華嚴。凡八十卷。唐代實叉難陀譯。又稱新華嚴、唐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為六十華嚴之異譯。總成七處,九會,三十九品。澄觀於《華嚴經疏》卷四指出,新華嚴九會中,前五會為初七日之說法,第六、七、八三會為第二七日之說法,第九會入法界品則為後時之說法。
       (三)四十華嚴。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譯。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稱《普賢行願品》,又稱貞元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