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2020-09-05 12:31:16)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經卷
法藏敦煌文書 Pelliot chinois 4503
長慶四年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柳公權書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年代:九世紀(長慶四年(824)四月)
作者: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柳公權(書)
名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出處:敦煌莫高窟
材質:拓本
尺寸:縱:28.5厘米 ×橫:1166.6厘米
藏地:法國國家圖書館伯希和敦煌經卷
編號:Pelliot chinois 4503
賞析:
       柳公權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刻於唐長慶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權四十七歲時所作,《金剛經》刻為橫石,共十二塊,每行十一字,原石毀於宋代。
       1908年在敦煌石窟發現唐拓孤本,一字未損,極為稀罕,是敦煌文獻中的稀世珍寶。這件稀世國寶被法國人希伯和帶走,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柳公權書《金剛經》紙本,規格:28.5×1166.6厘米,法國圖書館編號 Pelliot chinois 4503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敦煌瑰寶:唐長慶四年.柳公權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國國家圖書館

簡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澂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
       本經文義次第的艱深為古印度學者所公認,如無著說:「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依龍樹所示《般若經》的「兩番囑累」,《金剛經》的「初問初答」即宣說「般若道」,「再問再答」宣說「方便道」。本經側重廣觀萬法(《心經》則側重觀身心五蘊),闡揚發菩提心,行無我的大乘菩薩道;徹始徹終歸宗於般若無住的離相法門,以此明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者:
      鳩摩羅什(Kumrajva,344-413農曆4月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中國新疆庫車),拜涼國國師。
    羅什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佛經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呂隆拜其為涼國國師。
    弘始三年入長安,至十一年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
    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官員、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併入夏州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全唐詩外編》均存其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