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2020-08-18 12:46:49)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經卷
敦煌遺珍 趙孟頫墨跡 [P.3687] 墨筆紙本
法國國家圖書館伯希和敦煌經卷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1200*1268)
年代:武周(八世紀)
作者:趙孟頫
出處:敦煌莫高窟
材質:墨筆紙本(殘片)
尺寸:25厘米 × 18厘米、25.2厘米 × 8.5厘米
編號:Pelliot chinois 3687
藏地:法國國家圖書館伯希和敦煌經卷
賞析: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單從書法角度來看,從歷朝歷代的墨跡中,各位認為:它,應該出自誰人之手呢?或者說:它,最像誰寫的呢?
       趙孟頫!
       反正從第一眼的感覺來看,它很像趙孟頫寫的,而且接近趙孟頫晚年的書法風格。
       不過,這件文書殘片不是元朝的遺物。它,來自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是1908年伯希和從道士王圓籙手中騙走,並帶回法國的近萬件敦煌文物之一。文書的作者,是唐朝的無名氏書家。準確說:是武周時期!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因為它還有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徵,那就是文書使用了武則天時期的新造文字。
       武則天新造文字(18個),對照這個表格,可以查出文書殘片中的4個「則天文字」:天、地、星、君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Pelliot Chinois 3687殘片:天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Pelliot Chinois 3687殘片:地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Pelliot Chinois 3687殘片:星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Pelliot Chinois 3687殘片:君
       天授元年(690),武則天登基為帝,代唐為周。
       武則天,除了改服易幟、頻繁改元、慫恿親信薛懷義編撰《大雲經疏》之外,還發明了18個全新的文字,替代原有的文字,詔令全國通行,後世稱之為「則天文字」。
       神龍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武則天的兒子——太子李顯,調動羽林軍,聯合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被迫退位。兩天後,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李顯,雖在位時間不長,但他對於恢復唐朝舊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廢黜「則天文字」。「則天文字」,共有18字,除「曌」字保留外,其餘17字一概廢棄。(「曌」是武則天的名,而武則天畢竟是李顯的親生母親,所以得到保留。)
       從天授元年(690),到神龍元年(705),「則天文字」在全國的通行,僅僅十五年。真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在文物鑑定上,常常以則天文字的出現視為武周時期的一個特有現象。所以,這件無名氏書家的Pelliot Chinois 3687文書殘片,最可能是武周時期的作品,也就是7世紀晚期至8世紀初期。

       書法愛好者們,可能會提出:這件武周時的敦煌殘片,書風神似李邕(678-747,史稱「李北海」)啊!
       的確!台北故宮藏有一件(傳)李北海的《出師表帖》,為墨書。當然,是否為李北海真跡,尚存一定的爭議,但至少是李北海傳派的高手之作。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傳)李北海《出師表帖》局部,台北故宮藏
       我們將這件(傳)李北海的《出師表帖》,與這件武周時期的敦煌Pelliot Chinois 3687,作單字的對比,發現兩者結構、運筆基本一致: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左:李北海《出師表帖》。右:Pelliot Chinois 3687殘片
       可以想像:在唐朝遙遠的西北邊陲——敦煌郡,一個默默無聞的民間高手,用「李北海」的書風,為我們留下了一段精妙的書法。
       更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這件敦煌的武周殘片,與其說像「李北海」,倒不如說像「趙孟頫」。當然,風格更類似於趙孟頫晚年的作品。
       晚年的趙孟頫,正好醉心於李北海的書法。明人王世貞認為趙孟頫晚年:「規模李北海」。
       從趙孟頫晚年的作品《膽巴碑》《妙嚴寺記》《杭州福神觀記卷》《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來看,也的確如此。
       從上述四件趙孟頫作品中,找出與敦煌唐人手跡相對應的字,放在一起做個對比。可以看到:兩者相似度很高,其筆法、氣韻達到某種程度上的統一: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左:趙孟頫晚年書法。右:Pelliot Chinois 3687殘片
       所以說:趙孟頫深得唐人筆法,確是實至名歸,也所言不虛!
       七百多年前的元朝初年,趙孟頫憑藉一己之力,讓同時代的書家難以望其項背;又超越兩宋,遠接唐人。
       這件武周時期的敦煌無名氏的墨跡,就是實錘鐵證!
       元朝的趙孟頫,竟然寫出了唐朝人的味道,真是厲害了!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敦煌瑰寶:法藏《趙孟頫墨跡》[P.36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