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板畫《鼠神圖》大英博物館
年代:唐代(7世紀)
名稱:鼠神圖
出處:丹丹烏里克遺址
材質:木板畫
墨書彩色
尺寸:10.6厘米 x 44.8厘米 x 1.9厘米
藏地:大英博物館
賞析:
在和田東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有一座廢棄於唐代的重要佛教遺址,後來的名字叫丹丹烏里克。英國人斯坦因於1900年12月在和田雇了30多個民工來到丹丹烏里克廢墟考察和發掘。在獲得了大量浮雕、文物之後,沒有想到發生了更使他驚喜的事情:在一尊佛像下他發現了信眾供奉的幾幅價值連城,後來轟動世界美術界的唐代木板畫。今天與您分享的《鼠神圖》就是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幅國寶級珍品。
正面的三像中,畫著一個鼠頭半身人像,頭戴王冠,背有橢圓形光環,坐在兩個侍者之間。二身主尊的像很大。左邊的男像未完成,手持團扇,注視著頭戴寶冠、身穿赤和青衣服的鼠頭像。有關此鼠頭像,斯坦因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的故事,判定為鼠王。
斯坦因解釋說:「在玄奘的于闐記載里,保存著一則鼠壤墳的故事。據說古代此地對鼠及鼠王俱甚尊敬。某次匈奴大舉入侵于闐,全得鼠群嚙斷匈奴馬具,因而敵軍大敗,國得以全云云。」他還證實,在他到和田的路上,有人還指出某地就是玄奘記載的鼠壤墳所在的地方。許多歷史文獻都有「于闐王錦帽金鼠冠」、「西域有鼠國、大者如犬、中者如兔、小者如常」、「于闐西有沙磧,鼠大如蝟,色類金,出人群鼠為從」的記載。這些記載與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相吻合。斯坦因認為此木板畫表現的即是《鼠壤墳傳說》,所以他很果斷的將此圖命名為《鼠神圖》。
此木板畫背面繪著五身坐佛像,其中三身完全消失,剩下的兩身著紫衣,坐在拱形的淡青色背光中。這些像與和田壁畫斷片中數排小千佛像相似。
木板的背面,畫有五尊坐佛,其中三尊已褪色。
木板背面所繪五尊坐佛中的二尊
《鼠神圖》白描速寫
鼠神是古于闐國崇拜的一種神。于闐就是今天新疆和田。相傳有一年匈奴數十萬大軍西進,欲吞併于闐,就在老鼠居住的鼠壤墳旁屯軍駐紮。當時于闐國僅有兵力幾萬,難以抵擋匈奴大軍。于闐國王素知沙漠有神鼠,所以擺設祭品,焚香求救於神鼠。
當夜國王夢見一碩鼠說:「敬欲相助,願早制兵,旦日合戰,當必克勝」。國王得知有神鼠保佑,便命將士天亮前出發,長驅直入突襲敵兵。匈奴軍隊措手不及,驚慌失措。匆忙騎馬披甲迎戰,不料馬鞍、軍服、弓弦、甲鏈和系帶都被老鼠咬斷,匈奴軍隊完全失去了戰鬥力。于闐軍隊勢如破竹,大獲全勝。國王感激神鼠大恩,就建造神祠來祭祀,以求福佑。從此往後,鼠神成了古于闐國供奉的神靈。
根據斯坦因的解釋,認為鼠頭神像,就是《大唐西域記》中所記的:
瞿薩旦那國……王城西百五六十里,大沙磧正路中,有堆阜,並鼠壤墳也……鼠大如蝟,其毛則金銀異色……昔者匈奴,率數十萬眾,寇掠邊城,至鼠墳側,屯軍時,瞿薩旦那王……君臣震恐,莫知圖計,苟復設祭,焚香請鼠,冀其有靈;少加軍力。其夜瞿薩旦那王,夢見大鼠曰:敬欲相助,願早治兵,旦日合戰,必當克勝。瞿薩旦那王……令將士未明而行,長驅掩襲,匈奴之聞也,莫不懼焉。方欲駕乘被鎧,而諸馬鞍人服弓弦甲縺,凡厥帶系,鼠皆嚙斷……於是殺其將,虜其兵,匈奴震懾,以為神靈所祐也。
於是瞿薩旦那王,感鼠厚恩,「建祠設祭,奕世遵敬……上自君王,下至黎庶,咸修祀祭,以求福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