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西千佛洞第4窟

(2015-12-05 10:44:45)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洞窟

敦煌瑰寶:西千佛洞第4窟

        該洞窟由前室和主室兩部分組成,前室頂部略呈拱形,主室頂部為覆斗形。洞窟始建於隋代,後經唐代、回鶻、民國時期重修,這一點可從洞窟內的隋代供養人、唐代說法圖、回鶻經變畫及主室北壁龕內民國重塑的佛像得以印證。

        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前室的下部顯得漫漶。現存比較完整的是北壁門上的一鋪盛唐繪製的佛說法圖,圖中佛結跏趺坐,頭頂飾有華蓋,弟子與菩薩脅侍在佛的左右,面相飽滿、體態豐腴的佛教人物形象體現出了盛唐時期的人物造型特徵。

主室北壁開有一雙層龕,這種形制的佛龕較早出現於隋代和初唐時期。龕內坐佛為民國時期所塑,壁畫為回鶻和民國時期繪製。

敦煌瑰寶:西千佛洞第4窟

        值得關注的是洞窟內大量的回鶻時期(公元十一世紀七十年代至公元十二世紀初)繪製的壁畫,如前室的坐佛、普賢變、藥師變及窟頂的藻井和圖案,主室東、西壁的說法圖。這一時期的壁畫內容,多以說法圖或佛、菩薩、羅漢等尊像畫為主,其布局特點是人物稀疏、結構鬆散、描繪粗略。在主要壁面上(如南、北壁)各繪製一鋪說法圖,畫面大但人物寥寥無幾,人物的形體被增大以填補壁畫空間。在洞窟各種建築結構的頂部(窟頂、甬道頂、龕頂),幾乎繪滿了千篇一律的牡丹團花圖案,相對於說法圖和尊像畫而言,圖案則顯得結構緊湊、色彩艷麗、描繪工整精細,使人感到這一時期對裝飾畫的重視甚於佛教人物畫。至於這一時期的人物造型也是別具特點,體態健壯、面形長圓、兩頰豐肥、柳眉細目、鼻樑高直、小嘴,明顯強調了回鶻民族的外貌、氣質,這在相當程度上正是回鶻佛教藝術民族化的重要體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