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反思
(2013-11-07 11:23:15)
标签:
教学反思 |
分类: 教学反思 |
社会教育:《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反思
河北九幼
活动反思:
一、
该文本教育价值在于教育儿童在走访时,应恪守的行为准则,引导幼儿能够正确且有礼貌的做客,其主题是:“以礼为重,堂堂正正。”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教学过程及措施
1)
教师为幼儿营造情境体验氛围,,师生共同接待客人,通过与“客人”之间的对话,感受并体验做客的情境。借助情境体验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知道去别人家做客要先敲门,同时问有人在么,并能够声音响亮清晰的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活动中,幼儿说到通过声音能猜客人是谁,虽然孩子说出来的结果不是本文所需答案但我没有否定孩子的说法,而是继续进一步引导幼儿:“如果门外是咱们太熟悉的客人呢,我们无法通过声音来判断,门外的客人怎么才能让我们知道他是谁?”“说出自己的名字。”
2)
幼儿通过观察、倾听《弟子规》课件内容,为幼儿搭建大胆表达,将自己听到的内容清楚地讲出来的机会。
3)激励法
调动幼儿前期经验,鼓励幼儿猜想并大胆尝试说说句卡的意思。比如:梁玉洁小朋友说出“吾与我,不分明”是如果说我,别人就不知道你是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扬。
4)适时引导法
5)关注全体,注意个体
6)游戏法
通过三个不同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原文。由易到难,又慢到快,由有序到无序,层层递进。以闯关的形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游戏一:看谁反应快。从有序到无序
游戏二:闪卡。要求幼儿观察细微动作来做出反应,从速度、闪卡的顺序分阶段练习,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比赛的形式,互赛互查进行PK,最后全体幼儿完整感知文本,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游戏三:搭积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再一次对原文经验的提升、升华,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之间合作采用多种拼摆、搭建的方式。
7)体验快乐法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
1、教师指导语还需再精炼一些,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和表达。
3、可为幼儿投放各种形状积木块,为幼儿提供搭建的浓厚兴趣。
4、在玩闪卡游戏环节,若先请全体小朋友有个整体的感知后再进行互赛互查可能效果更佳,这样更有利于比赛环节的发挥。
四、本次活动闪光点:
1、活动生活化——化古为今,意在明理
2、活动设计板块脉路清晰,层次递进
3、活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活动中教师能够捕捉幼儿状态,给予积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