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教育:《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反思

(2013-11-07 11:23:15)
标签:

教学反思

分类: 教学反思

社会教育:《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反思

河北九幼   王迎

活动反思:

一、 文本分析

该文本教育价值在于教育儿童在走访时,应恪守的行为准则,引导幼儿能够正确且有礼貌的做客其主题是:“以礼为重,堂堂正正。”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教学过程及措施

1) 创设情景法

教师为幼儿营造情境体验氛围,,师生共同接待客人,通过与“客人”之间的对话,感受并体验做客的情境。借助情境体验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知道去别人家做客要先敲门,同时问有人在么,并能够声音响亮清晰的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活动中,幼儿说到通过声音能猜客人是谁,虽然孩子说出来的结果不是本文所需答案但我没有否定孩子的说法,而是继续进一步引导幼儿:“如果门外是咱们太熟悉的客人呢,我们无法通过声音来判断,门外的客人怎么才能让我们知道他是谁?”“说出自己的名字。”

2) 观察法、倾听法

幼儿通过观察、倾听《弟子规》课件内容,为幼儿搭建大胆表达,将自己听到的内容清楚地讲出来的机会。

3)激励法

调动幼儿前期经验,鼓励幼儿猜想并大胆尝试说说句卡的意思。比如:梁玉洁小朋友说出“吾与我,不分明”是如果说我,别人就不知道你是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扬。

4)适时引导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无法继续尝试说出句卡意思的时候,教师适时介入,做幼儿的引导者。对《弟子规》进行完整的解释说明,同时,解释过程中依然尝试积极调动幼儿尝试解释句卡的意思,并给与鼓励。比如:“将入门,问孰存”、“人问谁,对以名。”

5)关注全体,注意个体

   在跟说环节,教师关注全体幼儿跟说情况,两次跟读中,分别关注两部分幼儿并及时关注个别幼儿吐字发音情况。比如:坐在中间的两位小朋友,我发现他们跟说的不够大胆,我正面引导他们,使其能用好听的声音再一次跟说《弟子规》内容。

6)游戏法

通过三个不同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原文。由易到难,又慢到快,由有序到无序,层层递进。以闯关的形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游戏一:看谁反应快。从有序到无序

游戏二:闪卡。要求幼儿观察细微动作来做出反应,从速度、闪卡的顺序分阶段练习,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比赛的形式,互赛互查进行PK,最后全体幼儿完整感知文本,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游戏三:搭积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再一次对原文经验的提升、升华,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之间合作采用多种拼摆、搭建的方式。

7)体验快乐法

   最后通过将幼儿操作的成品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幼儿体验到成功感、快乐感。展示作品,幼儿间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借鉴,又是对孩子一次间接的提升经验。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

1、教师指导语还需再精炼一些,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和表达。

3、可为幼儿投放各种形状积木块,为幼儿提供搭建的浓厚兴趣。

4、在玩闪卡游戏环节,若先请全体小朋友有个整体的感知后再进行互赛互查可能效果更佳,这样更有利于比赛环节的发挥。

四、本次活动闪光点:

1、活动生活化——化古为今,意在明理

   活动情景化——化事为境,精于导行

2、活动设计板块脉路清晰,层次递进

3、活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活动中教师能够捕捉幼儿状态,给予积极鼓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