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活动《爱心月历》教学反思

(2015-01-05 14:11:18)
标签:

教育

     《爱心月历》是一堂数学活动课,其活动目标:首先是初步理解年月日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一年有365天。其次是能正确区分大小月,知道月历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会从月历查看自己的生日。最后是从关心父母祖辈的生日、节日引发关爱、尊敬他们的感情。

      首先,教学过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目标一“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在探究、发现中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就是进行根据前期的经验进行记录统计。在此环节前我进行了修改:在根据故事内容以及幼儿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对29、30、31个数字进行了归类,放在了“日”字前,这个行为所要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有的月房子里有29个日娃娃,有的月房子里由30个日娃娃,还有的日房子里有31个日娃娃。”是为了后面孩子的记录统计做铺垫,这个行为从后面的记录过程来看是起到作用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过结果所反应的情况是:我的引导还不够,如果能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深层次的挖掘,那么记录结果可能就会好一些,比如当我提问“这么多的月房子,你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房子里的日娃娃多,哪个月房子里的日娃娃少呢?”乐乐就说“看最后的一个数字。”那我要是顺着孩子的这个发现再进行引导与提示“是不是最大的数字”以及在肯定孩子的发现之后就将月房子的门牌号直接贴于“日娃娃”“30”的后面,这样能否为孩子后面的记录统计而显现出些方便、自然,给予一定的模仿性。

      其次,对于本次教学内容中的教具——月房子中的月历,我也有所反思。孩子由于客观原因,他眼睛所能涉及到的面是有限的,更何况是本次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加操作对象的工具。缘于“月历”自身的制造,造成让孩子观察的不够细致,不能将躲在角落里的“23/30、24/31”找到,从而造成记录的达成率不高。如果将所需的“月历”在大一些,可能记录结果会不同。

      现在的“主题式”教育理念所要提倡的是“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重过程,轻结果”。也就是注重孩子在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纲要》中在“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共出现了两次“探究”与“探索”。这些都说明现在的教学活动很注重孩子的主体性,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要考虑的是“面向全体”所产生的前期准备与过程引导。通过活动我的感触颇多,真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上教育理念的话,我还需不断的将《纲要》认真学习,仔细斟酌,与此同时在每次活动前要考虑多方面,将教案设计与孩子学习需要进行有效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学习并快乐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