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居庸赋》粗析(一)
(2016-03-11 11:47:21)
该赋第一段原文:
词析:
1、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人,汉高祖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曽奉敕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一书,即《淮南子》,史称杂家。
2、塞九——即第九个要塞。古人谓华夏有九个要塞,以大小险要为序,分别为:大汾、冥阸、荆阮、方城、崤、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3、剑阁——即剑门关,在四川广元市南部。因有大剑山、小剑山等七十二峰,峰峦连绵,地势险要,下有隘路如门,故名。三国蜀置剑阁县,唐为剑州治,1913年改剑阁县。
4、至元庚寅——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与庚寅连起来,即1290年。
5、桑干流水——即桑干河,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其上游河段流经干旱的山西北部黄土高原,称之为桑干河。其下游常遭洪水之患,因而常改变河道,俗称无定河。17世纪末,在采取广泛的防洪措施之后,下游始称永定河。
6、委迤——即逶迤,今读wēi yí,也可写作" 逶迤 "、" 逶蛇 "。最初古人造字很简练,后来字义承载负荷越来越大,故细化,这样汉字就进入了"繁缛"改造期。逶迤一词是个最好的说明:古貌为"委它"。委,曲也;它,蛇也。即如弯曲的蛇,所以后人也有写作"逶蛇""委蛇"的。
7、庵唐麻于霏崦——庵,小草屋。用唐麻编一座小草屋于云气飘飞的山上。
8、桥略约于清孱——略,通 “路”。孱,当是 “潺” 字的借代。路桥架在水流潺潺的溪涧上。
9、淙遗响于方珊——淙淙流水的响声不断。
10、鳊锺——从 “掘” 字和 “冶釜” 两字来分析,当是编钟之借音。编钟为古代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11、椎鲁——作愚钝讲。
12、十载庚子——过了十载,到了庚子年,即元大德四年(1300)。
13、赢骖重来——坐着三匹马拉的车重新来过。赢骖,音ying can。赢,作宽缓,松懈讲。骖即三马驾车,主辕两侧的马。
14、谢豹—— 杜鹃之别名。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记,吴人谓杜宇为谢豹。但有一虫亦名之。此虫圆如球,类虾蟆。见人就以前足遮头,象害羞一样。能钻地,速度很快。但有时在地上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脑裂而死。
15、香兜兜熏百和于既老——用香笼将百合熏干。兜兜,象兜鍪一样的笼子。百和,应为百合。
16、蔬蕨荐一拳于若孩——初生的蕨菜象小孩举起的拳头。
17、商羊—— 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传说中的一种鸟名。据云,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
18、污莱——乱草。莱,藜草。
19、荦确——音 luo que。亦作“ 犖硞 ”。亦作“ 犖埆 ”。亦作“ 犖嶨 ”。
20、魁白——大白。一为白色的旗子,二为酒杯的名字。魁,大的意思。
21、株寻——于草窠子里寻找。株,泛指草木。
22、栏楣拔其根培——即栏杆拔起于墙基的培土之上。
23、春撞——句中少宾语,故称“略语”,即被春天撞了。
24、崔嵬—— 有两个意思:(一)
25、弥厉——模糊不明。亦作 “迷离”。
26、鞅——音yang, 有两个声调。 读阴平声时为:马拉车时套在马颈上的皮子——马鞅。 读去声时为: 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牛鞅。
第一段赋文赏析:
居庸关在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一书中被称作中华九塞中第九塞。而出生于湖南的冯子振心中对居庸关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样子呢?赋文中说: “向吾之未始至也,意其魄绝万仞,噫嘻,剑阁之不可攀!”竟然满脑子都是李太白的《蜀道难》、《剑阁赋》中景象。至元庚寅(1290)年,他以一童二马,沿着桑乾流水之径,委迤而从之。才感受到居庸关其实有它自己的特点:山势十步九折,有古今至险之叹。诸峰弥厉崔嵬,有道里至藉之惊。春已尽而野樱未开,夏将半布谷鸟才叫。“秀萎蔚其初荑,荣木饰其新栽”。用唐麻编织的草屋位于云气飞扬的山岭之上,路桥横在水流潺潺的溪涧之间。“拙窈窕于翠折,工寂寥于绿湾。岚剩晖于愿悭,淙遗响于方珊。掘鳊锺而冶釜,劣号映而礴环”。“欹沙溃为沸壑,芳草卒为污莱。疾驷寝埃,传车怒雷。焰荦确而不樵,晕峥嵘而不摧”。乱石嶙峋,沙砾深积,崩落的沙石正是流逝岁月留下的痕迹。由于关山隐天蔽日,所以关北的人自非亭午时分,终日不见太阳。表面上看来并无甚铭心刻骨之处,但实际上冯子振用了许多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居庸关的雄姿,笔力相当雄健。最后以刘安《淮南子》中之 “九塞之一塞者,岂虚言者也哉”来收束,说明刘安把居庸关作为华夏第九要塞,那句话不是假的,从而突出了居庸关的险要形势。
该赋第二段原文:
词析:
1、脐始噬——即开始噬脐, 亦作"噬齐"。 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
2、腕始扼——即开始扼腕,扼腕一词是从史实中留下来的词语。自己以一只手握持另一只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
3、藁——音 gǎo ,同稾,一为干枯的意思,如:藁草(干草) 。二为禾秆的意思,如:藁秸(稻、麦等的秆子) 。
4、胁——腋下到腰的部分。
5、临歧—— 来到分叉路口。
6、危罅——高而陡的缝隙或裂缝。
7、章亥之步—— 章、亥为两个人,即大章和竖亥,古代传说中善走的人。李善注《淮南子》云:“禹乃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里”。清.黄遵宪《逐客篇》:“远步想章亥,近功陋卫霍”。
8、朔漠——音shuò mò,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
9、太阴—— 常指月亮。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另外还有多个意思,如指极盛的阴气,指北方或北极,指北方之神等。在汉族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蛾。
10、大瀛—— “灜” 本义为海,大瀛即大海,浩瀚的大海。
11、北溟——地名,最早出现于庄子的《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
12、太液——古池名。元
13、鼋—— 音 yuan,俗名沙鳖、蓝团鱼,是鼋属动物下三个物种中的一种,也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长到6英尺长(约2米)。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曾经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及东盟各国。由于过度捕杀,已经极度濒危,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因此古代寺庙的放生池里经常可以看见。它是埋伏捕食和肉食性为主的动物,摄食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鱼,但同时也吃一些水生植物。它一天只需换气两次,并在二月或三月于河边下蛋。
14、朱雀—— 即凤凰或玄鸟。是国人所谓四灵之一,出自星宿,为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的形象。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有三种名称,叫皇鸟、朱雀或凤鸟。
15、绛闼之阉——红色宫门里面的宦官。
16、祗园——即祗园精舍,是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当年传法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专用建筑物,也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建筑形式。
17、玄武—— 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和其他三灵青龙白虎朱雀一样,也是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分管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候的人对玄武的解释即一种龟形动物。《礼记·曲礼(上)》云:"前朱鸟而后玄武"。位于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18、瀹—— 有两种读音。一读yuè,①煮。②疏导(河道)。作动词用有浸渍的意思。二读yào,有水清的意思。
19、蝇痴啮郡之健骝——牛虻疯狂地叮咬城里来的骏马。啮,音nie,咬。
20、猬缩挟鞠之快犍——饲养的快牛因极度惧怕(叮咬)而象刺猬一样蜷缩起来。猬缩,形容极度畏惧,如刺猬缩成一团。鞠,饲养。
21、搏击暂置——暂时停止驱赶。
22、藩——藩篱,篱笆。
23、询之旅进之夫——询问同行的旅客、
24、麴沽——买来的曲酒。
25、狙狻——读作jǖ
26、曩——音 nǎng ,以往,从前,过去的意思。~日。~年。~时。~者。~昔。
27、纳屦——读作nà jù 。即纳屦踵决的意思,解释作: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极度贫穷。
28、匕筋——勺、匙一类舀取食物的用具。
29、羔豚——小羊小猪,亦泛指猪羊一类的肉食等。
30、不虞之变——不虞,即不及预料。比喻意料不到的事变。
31、柘圈——用柘树围成的畜圈。
32、吾安能数乘此险以竞车——我又怎么能多次冒险赶快车呢!
33、仆马毙之——仆人和坐骑受到伤亡。
第二段赋文赏析:
书归正传。这段赋文里,冯子振一是交代了自己的年龄和精神状态,为关心其生平年表的后来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二是用如花妙笔状写了居庸关山川景物形态以及雄关所处位置。赋文曰:“黑谷倚左关之胁,红山逾侧岭之肩。俱通白玉之京,曾遇赤城之仙。雕窝临歧而危罅,龙门峻壁而穹悬。窑披无数之锦萱,陆染无双之金莲。汉台蹲其垒魂,秦塞斗其延缘 ”。其所谓“黑谷”者, 即 ”关沟“,因两旁崖悬壁峭,遮天蔽日,谷中较暗,故曰黑谷。而“红山”即军都山一带,秋季满山遍野枫槭类的杂树,经过霜寒风打如同火烧一般,层林尽染,可谓万山红遍,故曰红山。山势险要是什么样子呢?峡谷雄浑又如何?冯子振笔下是这样写的:“灵泉蛰万古之冰,急涨洗百川之浑。大瀛移北溟之鲲,太液浴西池之鼋。御天峙朱雀之门,睿思辟绛闼之阉。金阁耸华盖之壶,铁竿竖祗园之幡。乾冈龙偃蹇而首卧,根麓骏腾骧而足奔。帷宫启而玄武北户,次舍拱而紫微内垣”。这一段赋文将居庸关周边的形势描写得可谓淋漓尽致。登高而望,只见天地之间,玄气蒸腾,看上去似烟非烟,节比鳞次的山松如同蛟龙在浸渍。雾又非雾,于椒林一侧,好像凤凰在慢慢舞动。这个时节此地又多雨少晴,山溪暴涨,涧石折冲,平陆成河,高丘撤樊。樊与藩,既同音又同义,即藩篱的意思。六月份穿着貂皮还嫌单薄,一会儿狂飙簸荡,一会儿巨雹飞掀。有时旭日正中,丹霄可扪,柳丝妖袅,芳草萋繁,这个时候人和马又怎抗得住蚊蝇牛虻的疯咬呢?到了夕阳挂在篱笆上的时候,酌着村醪与同行旅客聊起天来,旅客们觉得冯子振对景物的诧异和对野兽的惊惧是少见多怪,不可理解。以前其因仕途不顺,贫穷困顿而致人灰心丧气,自疑道路之遭逢,有非宰物之恩怨。因此上经常烧纸祷告上苍,希望上苍能帮助自己并赐予前途。
赋中有言:“屡剪纸而招魂”。所谓 “魂” 者,国人认为是能离开人的躯体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精神。人死而魂在,人可死于异乡、异国,而其精神必须回归故乡、故国,即屈原所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其实这不是迷信,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传统。对于生活中的不虞之变、仓猝之怪都应从容处之,不能因自己不了解招致惊慌失措,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该赋第三段原文:
词析:
1、絮——像棉絮一样的东西。
2、狐貊——读作humo,狐,即狐狸;貊,乃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貊亦为先秦时期北方一个民族名。狐恐是 “胡” 字之误,因古书中多称"胡貊",以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3、幻林——幻化中的树林。苑——本为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旧时多指帝王的花园。
4、遥炬——“火” 与 “巨” 联合起来表示“照亮黑暗中一切事物的火把”。遥炬,即遥远的火炬。
5、烽——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守卫的人就点火相告。
6、颐——音yi, 即面颊,腮。
7、赜——音ze, 幽深奥妙。
8、碧手——即玉手。
9、盘飱——音pan sun ,盘中熟食。飧,本指晚餐,可引申为熟食。
10、可汗—— 又称大汗,或简称为汗。原意为王朝、神灵和上天,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类似于汉家的天子。古代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11、楚绵——楚地出产的丝绵 。
12、燕撬——燕地使用的滑撬。一种为泥路上行走所乗的东西;一种是为雪上滑行的工具。
13、版泉—— 从山坡或斜坡上流出来的泉水。
14、涿鹿—— 即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县城距张家口市区75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据传距今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涿鹿县繁衍生息。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 "邑于涿鹿之阿"。
15、蚩尤—— 音Chi you,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为战神,斥之者以为祸首。也是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
16、毒螭——音du chī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汉族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17、玄女—— 即九天玄女,道教神仙之一,人头鸟身。道教谓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帝不能胜,叹于太山之阿,感动王母,乃命九天玄女下降,授帝以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并为制燮牛鼓八十面,遂大破蚩尤而定天下。
18、堞苔—— 堞,即城上如齿状的矮墙。苔,即苔藓,隐花植物之一种,根茎叶区别不明显,绿色,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19、蟥岘—— 音huang xian, 小而险峻的山岭。
20、伯禹——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为老大。伯禹即大禹。
21、胼胝——俗称膙(jiang)子,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而变厚了的皮肤。
22、枯螺—— 即螺壳。螺,为白垩纪以前就存在的一种腹足类动物,特别是有一个封闭的壳,可以完全缩入其中以保护自己的腹足类动物。
23、丸潦——读音wan lǎo。意指因雨水大造成路上的流水,积水。
24、滩碛——河滩上的沙堆。
25、藻芜——即长满藻类。藻,隐花植物之一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多在水中。
26、怛——音da, 忧伤悲苦的意思。
27、芝田—— 古代传说中仙人种灵芝仙草的地方。
28、淫流——过多过甚的水流。
29、八柱——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地有八柱,即八座高山,用以承天。
30、狡虫——即狡猾的豺狼虎豹一类的大虫。
31、戢戢—— .鱼张口貌。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32、橐——音tuó,一种口袋。可作囊括讲。
33、役——音yì ,服兵务:服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徭役。 使唤:奴役。被役使的人:役夫。
34、娣——音dì , 古代称丈夫的弟媳为娣姒(妯娌)。 古代姐姐称妹妹亦为娣。
35、笄—— 古代汉族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也称"笄年"。
36、衰孱——音shuai chán,, 软弱,衰弱,弱小。
37、仇雠—— 音qiú chóu ,仇敌。雠,仇的异形体,与仇同意,仇恨;仇怨。
38、重瞳—— 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人一般都是圣人。但实际上经过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但并不影响光束进来。由于眼珠子颜色浅,看上去就象是大瞳孔套小瞳孔,所以叫重瞳。
39、娥皇女英—— 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
40、饕餮—— 音tāo tiè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形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引申为:凶恶的人,贪吃的人。
41、商均——舜的儿子,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今河南商丘)。商均学习努力刻苦,与羿、禹都是好朋友。商均被舜认为只知唱歌跳舞,不会治理朝政和国家大事,因而史书记载和民间对他的传说故事就特别少。
42、季嫔——封建时代皇宫里的女官,亦可为人名。
43、晏晏——音 yàn yàn 。(1)和悦貌。毛 传:"晏晏,和柔也"。(2)盛貌。王逸注:"晏晏,盛貌也"。
44、矗矗—— 音chù chù ,.高峻貌 重叠貌。
45、缘鱼—— 即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46、掷狙—— 掷,投掷,抛掷。狙,传说中的一种猴子。
47、武——半步为武。
48、眄睐——音 顾盼,目光左右环视。
49、大翮山—— 位于延庆州西北方向。《水经注》中记载:“阳沟水经过大翮山和小翮山的南边。高大的峰峦阻隔了浮云,重叠的山崖削断了雾气,两座山峰共同展现秀丽的景色,在群峰之上争奇斗艳。本郡的王次仲把苍颉创造的古老的文字,改进为隶书。秦始皇惊讶无比,加以征召,但是王次仲三次接到召令都不肯前往。秦始皇发怒,命令用囚车把王次仲押送到咸阳。王次仲就化作大鸟,翻飞而去,在这座山上落下两匹羽毛,所以峰峦有了大翮山和小翮山的称呼。
50、惝恍——音chǎng huǎng。一为失意;不愉快。二为模糊不清,恍惚。
51、沆瀣——音 hàng xiè。夜间的水汽,露水。另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52、楫次——坐船远行所停留的处所。
第三段赋文赏析:
再看:“骤楚绵之轻袭,卸燕撬之浓寒。版泉吊其伏妩,涿鹿睨其翔鸾。蚩尤之城,毒螭故蟠。山川犹玄女之气,金碧尚黄皇之丹。其阳则上谷之郡,堞苔寝漫。缙云之都,岌其蟥岘。其上锥凿,栖之嚣峦。宛曲崎区,次第刻剜。尽当时伯禹之治水,大概自冀州而发端”。请注意啦!各位看官的思维必须高提起来,跟随作者的巨笔而跌宕起伏吧。您从中除了能明了居庸关雪后雄伟气概以及这一带与之有关的历史掌故外,尤须仔细的是,读读冯子振这些对仗句,品品他的这些用典的句子。那么多疑难古字,张口即出;胜迹文典,信手拈来。非圣手何?这说明先生的知识学问是多么的丰富深奥,特别是使用古人事典,不道其名,而是用借代的方法来写。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又是多么高明而娴熟!
“故是间导浚之迹在,成想见胼胝之力殚”。老先生能从疑似大禹治水留下的痕迹上,想像到大禹当年因治水两手磨起的老膙子来。冯子振这种文采及笔法,怎能不让人佩服呢!“况复枯螺涩蝽之壳躯,尝丸潦稽天之酷澜。堆滩碛而出没,杂藻芜而息蕃”。这四句说明冯子振还是有相当的科学知识的,他从山石夹杂“枯螺涩蝽之壳躯”现象,知道天下之山无不是当年地球在岩浆喷发、凝固之后,或者是地震活动把大海抬升的过程中而形成的,亦即所谓的沧海桑田嘛。后面接着还有一长段四六偶句式的大量描述,且夹述夹议,倘翻译过来,必有数百字不止。为节约篇幅,俺不再援引解析。总之,冯子振是在驱使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挥舞着如椽巨笔,把写实和写意手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将居庸关环周的宏大、神奇、缥缈的山川景物,描写的堪称出神入化。其笔触清晰,意境鲜明,让人在无形中便能得到艺术般的享受。岂大家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