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师范大学冯教授关于“自主游戏”开展的一场讲座,讲座后,我也有些很深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对什么是真正的“游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对“教学生成的游戏”和“游戏生成的教学”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区分。平时,我们所谓的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甚至区角游戏等一些游戏,可能只是从集体教学中生成的游戏,而不是孩子自发生成的游戏。作为教师,我们平时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宽松的游戏环境,把空间、时间和材料交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索、思考、交流,去真正地“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我们一定能发现孩子们一些宝贵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游戏水平的提高。
作为教师,在孩子自主游戏的同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这也是一直令我困惑的问题。本次讲座后,我也得出了一些总结。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记录和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我们应该用视频、照片、文字的形式,随时去记录幼儿的游戏,同时观察幼儿游戏时的情绪变化、语言对话、交往形式等,最后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分析、总结,间接地引领幼儿获得游戏水平的提升。
我认为,真正优秀的自主游戏案例,不是需要多宏伟的场面、波澜起伏的过程、别具一格的游戏材料,而是在游戏中,能看见一个愿意走进孩子、关注孩子、倾听孩子、善于思考的老师,和孩子们在游戏时那些平凡细小,却值得被发掘的闪光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