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所悟(一)

(2018-03-18 17:13:13)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一直都在做“幼儿园课程”,似乎对它再熟悉不过。最近,认真的研读了朱家雄教授主笔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后,我才真正意义地了解了“幼儿园课程”,才有了深入思考的时间。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一)早期的理解

二三十年代国内:

1.张雪门:幼儿园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到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这个是从经验角度而论及的观点

2.张宗麟:幼儿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这是从活动角度而论及观点

3.陈鹤琴: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学得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强调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是把幼儿的经验、幼儿的活动、幼儿的生活视为课程关注重点而论及的观点

早期教育家们的几种典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全美幼教协会和美国国家教育部全美幼教专家协会,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

一种有组织的框架,它描述了儿童应学习的内容,儿童达到规定课程目标的过程和为帮助儿童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教与学所发生的环境。

今天的定义

在各种理论导向的幼儿园课程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下的教育情况,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

  3至6岁的儿童虽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仍需睿智的引导者的引导。幼儿园教育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引导者。因此,幼儿园课程自然也就担负着启蒙的基本任务。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去开启幼儿的智慧和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2.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所以,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3、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在幼儿园课程中,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幼儿的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指导的学习活动中,“游戏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只有在获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成为其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基本的存在形式。 对幼儿来说,只有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通过直接的经历、感知和相互作用,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他们才能理解这种学习的价值。离开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生动的活动,幼儿园课程往往就缺乏了鲜活的生命力。所以,脱离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教学就会变成记忆力的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