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考再读《童年的秘密》
(2016-06-20 22:34:29)
标签:
教育育儿文化 |
分类: 学习笔记 |
第一次读《童年的秘密》是在半年前。今天,在第二期全国幼儿园优秀园长高级研究班的集中学习中,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心理学院院长盖笑松教授,再一次带领我们研读《童年的秘密》。这次的研读围绕问题开展,让我再一次走进“童年”,深入思考其中的秘密。
一、《童年的秘密》所说的秘密是什么?
可能大家对于这一点是知道的,但成人似乎不能去正确对待和给予支持。
二、蒙台梭利观察儿童时,观察的理论背景和观察目的是什么?
观察的理论背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儿童。
我们太多的教育者考虑的是教育的加法,而蒙台梭利考虑的则是教育的减法。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的了解儿童,顺应儿童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控诉”一章里,控诉的被告是谁?罪名是哪些?
罪名:儿童必须通过成人的努力而填满的白板;儿童一切都必须成人代劳,他们是无能的;儿童必须成人寸步不离加以指导的个体;成人充当儿童的缔造者。
控诉成人的这些罪名,往往是成人认识不到的,更多时候被委以“爱儿童,为了儿童更好的成长”而采取的教育措施。看似是帮助儿童,实则取代了儿童的思考,剥夺了他们自主成长的需要。自然界中,“静待花开”是我们认同和欣赏的意境。当我们也能“静待儿童成长”时,自然、和谐的教育氛围也将形成。
四、如何理解“爱心智力”一词?
五、成人的工作时物质生产,那么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的工作时生产什么?
儿童的工作就是塑造他自己,只要是儿童专注的事情他就在工作。
六、 1907年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和1936年的《童年的秘密》过时了吗?
围绕这六个核心问题,让我再一次深入书中去品读、回味。第一遍,读的是书中初略的思想和主张——儿童要被尊重和了解,让他们拥有自己成长的速度和方式;再读,带着思考去读,就会探出书中核心价值——何为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又指向何方?成人在儿童的童年阶段扮演着什么?应该扮演什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