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一生的老支书——张浩生
| 分类: 散文 |
清廉一生的老支书——张浩生

张浩生(1937.11——2017.1),吴堡县辛家沟镇贾家山村人,中共党员,1958年任村共青团支部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1966年任村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72年卸任书记后改任村组组长直至去世。一生从事农业生产,负责村组生产管理,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深受村民厚爱。
张浩生不满三岁就失去父爱,与母亲及同母异父的哥哥相依为命,经历了最为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岁月,他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毛主席,全国解放后,积极参加劳动,把满腔的热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建设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1969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把公平二字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那时候不管是大队还是小队所有的物资都是按照劳力,人口分配,稍有不公就会影响社员的生活生产,影响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在他任职期间从未因为村务不公,分配不均而发生纠纷。他的邻居因为不想参加合作社劳动,多次“外流”延安,山西。可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无奈三春二月返回村组,上顿清汤,下顿汤清,全家饿的面黄肌瘦,体不成形。张浩生看到眼里,急在心上,召集村组商议把备荒粮拿出急救,每次邻居孩子到他家过来,总要给带点玉米馒头。当时农村生活普遍困难,作为村书记,他身先士卒带领社员按时播种,及时施肥,除草,年年取得好收成,他管理有方,公私分明,从未私自动用村大队,村小组公物钱财。当时的驻村干部都是吃派饭,为了减轻村里负担,他经常请驻村干部去他家吃派饭,为的是向干部请教,他经常在劳动之余学习毛主席著作,写读书笔记,读书看报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他未上过一天学,却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就源于他经常向有文化的干部学习,社员经常看到他风雨无阻、早出晚归。
他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织社员修梯田打坝地,为此他踏遍了贾家山村的每一块山梁,丈量过每一亩土地,时时刻刻战斗在第一线,三抗险洪,两次负伤。三年间新建坝地200多亩,新修水平梯田800多亩,奠定了社员口粮生产的基础,多次被县社评为基建先进队,他个人荣获旌旗一面,三次出席县乡党代会议。
卸任村支部书记后他继续任村组小组长,1973年贾家山大队有十个生产小队,张浩生一直任第五队小组长,那时候社社队队争粮食争上“纲要”,张浩生为了让本队社员户户都能过上温饱日子,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辛劳,白天身先士卒带头生产劳动,晚上和副队长、小组成员共商小组生产计划,布置施肥,入种,耕作劳动具体分工,在他科学规划,合理协作,坚强有力的带领下,连续五年粮食生产产量居全队第一,他的大儿子对当时的丰收历历在目,在谈起农业社是饿肚子的年代时,经常自豪地说:“那是你们没有遇到好组长,我们村第五小队就从来没有饿过肚子,我们家那时候的高粱,谷子一到秋天就是大囤圪堆小囤满,惹得老鼠满地跑”。
张浩生不仅善于管理农业生产,而且洁身自律,善化矛盾。经他过手的大队,小组的财物一件未曾丢失,他爱集体胜过爱护自家,一次大儿子看到一件测量梯田用的小仪器,外套像一个手枪,感觉好玩,就偷偷拿出来,别在裤腰间,向同学们炫耀,不小心碰坏,他知道后拉着孩子在全体师生大会上做了检查,并按照规定扣了自家100斤口粮作为赔偿。
一位年轻社员,在生产劳动期间经常耍滑,在社员中间反响很大,谁跟他一块劳动谁就得倒霉,惹得十人九眼黑,一次中午简谷苗,每人两行,他早早就抢在了前头,一位老农正好过来看到其他社员间过的每坑都留二至三株小苗,而且每个小坑都用土拢起来,他间过的不是留一株就是好几株,而且都是赤犊子,返回第二轮,这位老农便亲自跟在他后面间苗,只见他挥舞锄头三下五初二把中间一笼谷苗锄掉,把一株野高粱苗子留下,老农一看不由地既好笑又生怒:“你真是一把好手啊,我说呢!社员们不跟你一起劳动,你自己看看你间的苗。”
不料,他还振振有词:“留下高粱不一样是苗子吗?这不多快好省吗?”
他的这一句把正在劳动的社员们惊动了,不知道哪个社员喊了一声:“大家都来看看这是谁的‘杰作’。”
“你这是挖社员的墙角。”
“这样的间苗,能饿死你家三辈啊。”
“下次开批斗会把他定为反革命。”
“他经常是这样偷奸耍滑,这次绝不能饶他。”
……
群情激愤,公社干部小王(那时候公社给每个生产队都派驻干部,也随生产队一起劳动)闻讯赶来,立刻叫张召开现场批斗会,就地批判。哪个年轻人这才慌了,不住地向张求饶。
张望那位年轻人,看着小王,又转过身来对大家说:“大家的反响我都听到了,他这样对待劳动是太不应该的,罚他工分20,让他明天把剩下的10分地全部完成怎么样啊?我们家也有孩子,他毕竟还年轻,只要改正了就是好社员。”别看是小组长,那时候张的权利可不一般,有“杀生大权”啊。
此后,他悄悄补足了年轻人的工分,又安排他到村小学教书。
这位年轻人三年后上了大学,通过努力先后走上县领导岗位。他后来逢人就说:“那次多亏了老张,是老张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启迪我在人生中不断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