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四大文化民俗(组图)

(2014-04-10 11:20:16)

 天津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北方文化艺术的发祥地之一。 天津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居有重要地位。这里出现了许多影响全国的著名教育家、作家、书法家、作曲家、歌唱家和民间艺术大师。天津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曲艺之乡,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民间工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等享誉海内外。

 杨柳青年画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bmp/site1000/20090504/001ec9591e620b68eac536.bmp

 中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产生于l7世纪初叶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故得名。杨柳青年画采取木板刻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后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一种既有遒劲功力的木刻韵味,又有民族绘画风貌的独特格调。杨柳青年画采用寓意、写实等各种手法,取材于现实生活、民间风俗和历史故事,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

 中国北方流传于民间的木版年画。因在天津市西南杨柳青镇生产而得名。杨柳青年画(木刻年画)创始于明朝崇祯年间,盛于清朝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最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1628----1644)的戴家(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初期年画保存下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约公元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三言两语很难说得明白。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後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於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於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新中国建立以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古老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搜集和研究传统作品,而且鼓励创新。许多有志於杨柳青年画事业的美术工作者,认真学习传统,积极深入生活,努力艺术实践,创作出不少反映时代面貌和现实生活题材的新作品,通过出版和展览,同样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泥人张彩塑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504/001ec9591e620b68e9d829.jpg

 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创始人张明山(公元l826年-1906年)练就一手捏泥人的绝活,能在与人谈笑之间,于衣袖内靠手感捏出形态逼真的人像,故而人称"泥人张"。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特点是人物神形兼备,个性突出,在着色勾绘上吸收传统工笔彩绘和民间年画的表现技巧,色彩和谐,成为天津乃至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品。现泥人张彩塑已发展到第四代。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504/001ec9591e620b68e9e72c.jpg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504/001ec9591e620b68e9ee2e.jpg

 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天津泥人便已有很大的声誉;而使得天津泥塑大放异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张"的开创者为张明山,他自幼跟父亲学艺,把传统的捏泥人技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独特的风格。从张明山开始到现在已经传了五代,140多年来,泥人张的名字在群众中如同神话般的传诵着。传说,张明山经常在袖子里藏着泥去看戏,一边看一边在宽大的袖子里捏头像,一曲未终,便捏出了各个角色,活灵活现,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给不少名人塑过像。现在艺术博物馆里面陈列的梅兰芳像就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艺术再现,见到这件艺术作品,就犹如见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

 泥人张代代都有新的发展,其第二代传人张玉亭,倾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丰富了表现技巧,扩展了作品的题材范围。到了第三代的张景祜,第四代的张铭、张钺,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吸取了国画色彩和壁画图案的长处,注意掌握人体比例使之合乎透视原理,从而加强了构图的完整性,创作的题材也更加广泛,使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更加充实和提高。

 1959年,天津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由张铭主持,至今已先后培养了80余名彩塑专业人员,从事"泥人张"艺术的继承、研究和发展工作。

 泥人张的作品享誉国内外,作品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屡获殊荣。有些国家还将其作品注明"中国之特产"作藏品陈列。中国美术馆收藏泥人张的作品达九件之多,居民间艺术品之首,成为国宝之一。

 现在,泥人张的第五代传人张乃英正继承和发展着"泥人张"的艺术传统,颇受欢迎;而在古文化街的泥人张工艺品店,也总是顾客盈门。

 魏记风筝

 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公元l872-l96l年)一生从事风筝制作,先后研制平拍式、立体式、串式和整体式、组合式风筝等近200余种,被誉为"风筝魏"。魏记风筝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彩绘逼真,飞行平稳。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504/001ec9591e620b68ea5c32.jpg

天津“风筝魏”创始人的侄孙女魏永珍

 天津风筝的制作,历史久远,工艺精湛,从清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美画放风筝》上即可得到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10种风筝。

 对天津民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誉中外的是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一1961年)。他自幼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对扎风筝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对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的反复研究,他一改经往风筝以硬翅为主的风格,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风筝。这种风筝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并在风筝着色上吸收了我国古建筑中的彩绘技法,使风筝更富有民族特色。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新,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

 魏记风筝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筝面多用绸绢,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样(造型、结构、尺寸大小等)、工艺精湛(穿眼扣榫、变色、变位特技等)、彩绘逼真(重彩、退晕等)、飞行平稳。魏记风筝在1914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状,在国内比赛中也名列前茅。魏记风筝在国内和我市博物馆均有收藏陈列,并曾销往国外。

 魏元泰的后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孙)、魏永珍(侄孙女)、魏国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继承家业,研制风筝,使"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的民间工艺不断发展。他们传授技艺,帮助杨柳青镇建起了天津风筝厂,产品远销国外。1983年魏永昌应邀去法国传艺、培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天津地毯

 天津地毯产生于清代初,手工地毯的生产从拉纹织作到独特剪片;从图案设计到化学水洗都有独特的技艺。织出的地毯质地坚韧、富有弹性,牢固耐用,以风船牌地毯商标出口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软浮雕"、“锦缎毯”的美誉。多次在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天津生产编织地毯的历史悠久,19世纪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地毯贸易逐渐兴盛,许多外商争先恐后来天津兴办地毯业,西方掀起了中国地毯热,对天津地毯的需求剧增,使天津成为"地毯城"。从中国地毯近百年的发展来看,不记品种、质量或产量,天津地毯都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地毯之冠。天津地毯风格多样,品种繁多,驰名中外,织造地毯独特的水洗丝光工艺为天津艺人首创。中国政府赠送联合国总部的大型壁毯"万里长城",就是天津地毯的代表作。首都人民大会堂所铺地毯中绝大多数也是天津地毯。天津地毯在国内外展览会上普多次获得殊荣,被誉为中国高级艺术品。

 天津著名的特种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产品远销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它做工精良。图案优美,色泽光润,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天津制毯艺人首创剪片和化学水洗的独特工艺,使地毯“洗如锦缎,剪如浮云”,而且花纹凸出毯面,状若浮雕,倍增艺术效果。品种有裁绒、胶背、提花、化纤、天然色、依束等地毯以及精档艺术挂毯。从本世纪初以来,在国内外评比中。屡次夺魁或受奖。现天津一些地毯厂可供中外旅游者参观、选购。

 工艺:地毯选用优质羊毛为原料,经梳纺、染色、绘图、织毯、平毯、洗毯、剪片、整理等工序制成。其中织毯、剪片为影响成品风格与质量的关键工艺。

 特点:丰富多彩,达千余种,风格各异。产品线条流畅,纹路清晰,花纹平凸兼有,编织密度合理,厚度适中,毛质挺拔,富有弹性,配色协调,染色牢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